阅读历史 |

第1004章 威尼斯(1 / 2)

加入书签

第1004章 威尼斯

今年国内发生了一件大事:物价闯关。

当时我们施行的是双轨制,具体不赘述了,这个制度直接催生出一大批倒爷,据说全国有2万多家公司,不做经营,专门当倒爷。

而且分等级,有句顺口溜:一等倒爷搞批文丶二等倒爷搞材料丶三等倒爷搞彩电丶四等倒爷搞一些小家电。

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从1985至1987年,物价连续上涨8.8%丶6%和7.3%。双轨制除了让倒爷赚了大钱之外,群众不满意,国企不满意,良性的自由市场没建立起来—国家就得考虑如何改革。

这时,有个叫弗里德曼的专家来到了中国。这哥们最有名的操作,就是休克疗法,也不赘述了他开出一剂药方,说:长痛不如短痛!放开价格管制,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在最初的几天,人们可能会感到痛苦,但很快会发现价格并不一定会轮番上涨。

按照弗里德曼的估算,只会造成三个月的混乱,三个月之后就会一马平川。

而国家也进行了一些调研,研究之后决定价格闯关。

先从上海开始,引起了一些恐慌和争议,但总体还算平稳。进入夏天,就呈现出失控的可怕趋势,各地开始疯狂抢购。老百姓见东西就买,不管有用没用的,为了抢毛线在街上大打出手,一些教师因为物价飞涨无法维持生计,公开在校园里摆摊—

后来姜昆有个相声《着急》,做过一些浅显的表达,就是那个:「听说过两天副食品要涨价啦!」

见此情形,国家在8月末发布通知:暂停物价改革方案,治理环境丶整顿秩序。

多的不说了,只能说在80-90年代,我们经历了很多坎坷困难,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最终都挺过来了八月的威尼斯正是盛夏,在一个本就不大的地方,全是小巷子,全是人,又晒又挤,还全是水,水还有点臭—可以想像一下这种感觉。

欧洲三大,柏林太冷丶威尼斯太热,只有五月份的夏纳正好。

《红高梁》《最后的贵族》抵达的时候,正值国内价格闯关的最高潮。

不过他们没啥感觉,这年头文艺界地位很高的。两个剧组各派一支代表团,共计30多人,由电影局的官员统一领导。

吴天明丶黄建新丶姜闻丶史可丶谢晋丶濮存昕丶潘虹等等,全部亮相。

黄建新这个人很特殊,他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分到了西影厂做编辑,从出身上就与张艺某丶陈楷歌等第五代不同。

作品也不一样,比如《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站直罗别趴下》《求求你,表扬我》,

他喜欢城市现实题材,不像第五代老拍封建丶乡土。

黄建新与韩三平关系非常好,曾在中影集团任职,帮助新人,监制了大量影片,自己就没怎麽执导了。不过他与韩三平合作,联手拍过《建国大业》等几部新时代主旋律。

《黑炮事件》虽然被陈奇抄来给张俊钊了,但有才华就是有才华,黄建新仍然冒了头,成为西影厂骨干。

陈奇挺喜欢黄建新的,这次没来威尼斯,不然得见见。

「哎呀,清霞!」

在酒店内,谢晋看到林清霞就连忙过去,握住手就不放,叹道:「你能来太不容易了!这阵子纷纷扰扰,我们在内地消息不及时,到底怎麽样了?」

「您放心,没事了呀!」

「真没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