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6章 王母庄严,牛魔劫数(2 / 2)

加入书签

哪咤拜礼说道:「真人,方才与真人相拜,但见许多仙神拜于真人,故而不曾多做拖沓,未有好好拜礼,如今在此处补上。」

姜缘摇头说道:「太子不必多礼,悟空,可能准许我落座?」

孙悟空闻听,急是扫出两个蒲团来,请真人落座。

真人方才带着左良落座。

孙悟空与哪咤在拜礼之后,同是落座。

真人问道:「悟空你与三太子言说下界龙属之事,可能与我一言,乃是何般之事?」

孙悟空摇头说道:「大师兄要听得,自是能说,但太子言说,其震慑四海龙王后,入得天下江河,以寻那各处江河龙王,铲除不少为祸各处之龙,然则那天下龙王,在其离去后,又常作乱,其不知如何是好。」

哪咤拜道:「真人,大圣所言便是我所困惑之处,那天下龙王多有罪恶,我以法力将之威慑,有道是『杀鸡儆猴』,我使此理,天下龙王无不畏惧,然则为何其待我离去后,屡屡再犯?莫不是我那威慑尚不足以教其收心?」

姜缘听得其言,已知事情如何,他沉吟少许,说道:「三太子所言,我已尽数知得,但若如我所猜想,此非威慑不足也。」

哪咤问道:「真人,既非威慑不足,为何那等龙王,屡屡而犯?」

姜缘说道:「三太子可曾知得苦海之说?」

哪咤说道:「此自是知得,天下皆苦海也。昔年紫微帝君便曾亲渡苦海,然未有功成,那时帝君曾请我下凡,乃是大天尊言说我须坐镇,故不曾前往。」

姜缘说道:「天下皆苦海,天下龙属皆在苦海之中,但入苦海,身不由己乃常事也,三太子可是明得?」

哪咤闻听,恍然说道:「若如真人所言,那些龙王皆在苦海之中,故而我有威慑,亦难以断绝其作孽之处,除非渡尽苦海,不然此等,绝不会绝。」

姜缘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哪咤摆手说道:「若是如此,我怎个渡得了苦海,我却未有那般法力。」

姜缘笑道:「三太子能亲在天下江河走上一遭,已是十分难得。」

哪咤道:「乃奉命而行罢,不敢居功。」

姜缘笑了笑,不曾再言。

孙悟空问道:「那李天王今时怎个没来,老孙不曾见得。」

哪咤说道:「我父王早已到来,方才还与我一道去拜会真人,更拜得诸多神仙,怎个言说不曾见得?」

孙悟空有些恼怒,说道:「这个李天王,既是去拜得大师兄,又去拜了许多神仙,为何不曾来拜过老孙,莫不是看不起老孙?」

哪咤笑道:「这般之事,须是大圣亲是问我父王,方才能知晓。」

孙悟空说道:「自当闻得,待晚些老孙便去寻李天王好生问道。」

哪咤笑着应答。

真人笑而不语,望着二人谈说,在与二人相会片刻后,真人便再是回归席间,参与诞辰大会。

……

光阴迅速,不觉三日而去,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于人间而言,便是三载光阴而去。

在三载之后,诞辰大会结束,众仙皆是上前,辞别王母娘娘与玉皇大天尊,方才离去天宫,各往下界古洞而去。

真人亦是如此,他带着左良,孙悟空,辞别于大天尊,老君,遂是要下界归家。

在将下界时,孙悟空言说在天宫尚有事儿,请真人先行下界,他晚些再归家去。

真人闻听,未有多问,笑着点头,便带左良下界去。

二人腾云驾雾间,不消多时便是行至灵台方寸山之中,斜月三星洞之前。

行至三星仙洞前,真人问道:「正渊,今入天庭,你享用许多宝贝,那等宝贝,常人能得一,便是极为难得之事,然后得之许多,故有许多灵气藏于你身中,此方修行,这等灵气必是助你压制二神,助长正主,你须是好生体会其中奥妙,若是你能领会其中,你正果必成也。」

左良拜礼说道:「师父,弟子承师父恩泽,方才有此等缘法,得那般多宝贝,弟子必然不敢负师父期望,好生修行,早日以成正果。」

姜缘笑着点头,使左良前往静室,好生修行去。

在入府中,别了左良之后,他即是上前,行走去往祖师静室。

真人行至祖师静室前,拜礼说道:「师父,弟子归家矣。」

「童儿,你且入内。」

自有清风徐来,推着真人入内。

真人行入静室之中,拜礼说道:「师父,弟子已参与诞辰大会归来。」

祖师说道:「我自知你归来,此方劳你前往,但此间却不提此事,童儿,你可知你护法去往何处?」

姜缘道:「师父,我护法须修行,故师父遣去下山游历去,此我自是知得的。」

祖师闻听,含笑点头,说道:「你如何知得,可与我言说来。」

姜缘说道:「师父,其乃弟子护法,与弟子有甚深缘法,其在何处,弟子自是知得,但不知师父为何言说护法之事?」

祖师说道:「你那护法牛儿,晚些年数,会有一修行大劫,靠其之力,甚难渡得,或是须你安排一番,助其一功。」

姜缘闻听,拜礼说道:「师父,弟子却不知其修行大劫,却是弟子修行不到家,待是其修行大劫将至,弟子亲是前往,助牛儿一功。」

祖师说道:「此等之数,须你成就大法力,方才可知得,你如今窥探不得乃常事也。那牛儿修行大劫,如我所料,不消你出手,你可遣你门中弟子前往,足以化解那牛儿修行大劫。」

姜缘问道:「师父,弟子门中三位弟子,重阳尚在转生,圣婴修行不足,尚在养灵,独是正渊方才有那等本事前往,师父所言,可是正渊?」

祖师说道:「正是正渊,以正渊之修行,足以应付。」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