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5章 朝会上的混战(1 / 2)

加入书签

第425章 朝会上的混战

「国公爷,袁总兵丶卫总兵丶朱总兵———在外面求见。」

军中高层集体找过来,景国良知道消息传开了。

大家都是一个锅里混吃饭的,现在军中袍泽被人坑害而死,自然要出面讨个公道。

今天若是不出头,明天类似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同样不会有人出声。

「带他们进来。」

景国良面无表情的说道。

闹就闹吧,他也了一肚子的火。

「国公爷,朝中奸臣当道,导致五万勤王大军———」

不等众人把话说完,景国良就挥手打断道。

「行了,你们要说啥,老夫一清二楚。

不光你们心里有怨气,本公的心情也非常沉重。

可再大的火气,那也要等回到京师再说。

北虏骑兵肆虐,通州和京师之间,实质上已经被分离开。

总不能无视敌军的威胁,强行向京师靠拢吧!

有什麽想法,就自己向朝廷上摺子,本公绝不拦着。」

看似在劝大家克制,实际上却是火上浇油。

话说到这份上,众人不上摺子都不行。

北虏围城的关键时刻,勤王大军中一众将领,齐刷刷的上摺子讨要公道。

就算不是逼宫,那也和逼宫没有任何区别。

无论皇帝,还是朝中百官,都不能无视众将的态度。

「国公爷,光上摺子弹劾,恐怕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要怎麽做,才能为死去的袍泽讨个公道,您给个章程吧?」

袁泽福上前说道。

政治斗争,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一盘散沙,成不了气候。

就算是要闹,那也要有方案,有预期目标。

如果放任大家各行其是乱闹一通,除了搅乱朝堂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章程,哪有什麽章程!」

「现在朝堂都被那帮奸臣把持着,人家说什麽就是什麽。

陛下受到蒙蔽,根本不听劝,老夫也无能为力。

大家先下去休息吧,等有了方案,再通知你们。」

景国良故作恼怒的说道。

小人物可以无所顾忌的放狠话,表明个人立场,但是他们这些大佬不行。

真要是采取行动,那也要先和勋贵系另外两位大佬沟通之后,才能够做出决定。

眼前这一出表演,主要是为了给皇帝施压。

官场上混,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报复文官可以,但不能是他们亲自提刀去杀。

政治清算行动,必须由皇帝主持。

一下子把文官集团打趴下不现实,但趁机夺取更多话语权,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鞋大营。

「大单于,虞朝第二批勤王大军昨日抵达通州,统帅是勋贵之首景国良。

此人也是虞朝宿将,虽然没有亮眼的战绩,但在军中威望很高。

登陆通州之后,选择了就地安营扎寨。

通州挨着京师,两地虞军遥相呼应,没有可趁之机。」

额尔德平静的阐述道。

经历了昌平之战,再也没人敢小虞军精锐的战斗力。

大家南下劫掠是为了发财,不是来和虞人拼命的,没人想啃硬骨头。

「满万就无敌」的神话,在上一次济南之战中就破灭了。

一个万户就击败数万虞军精锐,那只是美好的愿景,真遇上虞军主力少不了损兵折将。

「可惜了!」

「如果把这支勤王大军引出来吃掉,我们逐鹿中原的希望,就更大了。」

看了一眼地图之后,呼格吉勒忍不住感慨道。

事实上,他内心深处一直盘算着和虞军主力决战,只是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上一次覆灭舞阳侯所部,就鬼方盟友损失惨重。

再一次的话,鬼方人肯定挑子。

让鞑一族的部队上,就算军事上能打赢,战略上也输了。

付出数万人的伤亡,吃掉一支虞军精锐,他图什麽啊!

纵使侥幸覆灭大虞,仅靠数万军队,也无法坐稳天下。

站在鞑靶王庭的立场上,逐步削弱大虞,从这头巨人身上吸血滋养自身才是王道。

等到巨人倒下时,他们也积攒了足够的实力。

进可逐鹿中原,退可割据辽东。

「大单于,机会都是创造出来的。

上一次虞军北上,就是虞朝内斗的结果。

现在虞朝内斗更加激烈,如果我们再添一把火,没准机会就会送上门。

虞朝勋贵想要追究文官们的责任,那帮文官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为了自己的利益,那帮虞朝官员什麽事都干得出来。」

萨日娜上前谏言道。

从鞑靶一族崛起至今,最关键的几次战役,全是在虞朝官员帮助下打赢的。

只不过这些事实,虞朝士大夫们肯定不会承认。

对自己的拖后腿行为,他们有一万种理由推卸责任。

「你说的不错,虞人最擅长内斗。

现在没有机会,不等于未来没有机会。

没准哪天,他们就自已把机会送了过来。

传令下去,取消对大虞京师的进攻计划,牵制住京中和通州的虞军即可。

其馀人都放开手脚去劫掠,这一次不光要抢,还要烧毁虞人的房屋,让更多的虞人流离失所。

必要的时候,可以释放一部分虞军俘虏,让他们带着这些流民和大虞皇帝对着干。」

呼格吉勒大笑说道。

虞朝叛军,一直都是他们的战略盟友。

现在这些盟友死的差不多了,仅剩下的中原义军,根本成不了气候。

那就没有盟友自己造。

制造几百方,甚至更多的难民出来。

这麽庞大的群体,丧失了生存资源,闹起来的破坏力,绝对够大虞朝廷喝一壶。

京师,太和殿。

早朝刚刚开始,大殿内的气氛就凝重起来。

看了一夜奏摺的永宁帝,此刻上下眼皮还在打架,全靠意志力撑着来上朝。

最近几天,京中局势不断风云变幻。

先是严密封锁的消息,被人外戚捅到了太后跟前。

三天皇宫中,还上演了母子对峙局,场面一度失控。

如果不是太后晕倒,永宁帝差点儿,被逼去跪太庙。

看似逃过一劫,实际上得不偿失。

三天刚和太后闹翻,前天京中就传出皇帝不孝,把太后气晕的消息。

消息能这麽快传出去,有能量这麽干的势力,本来就没几家。

为了平息舆论,昨天厂卫大举出动抓人,想要追查幕后黑手,结果在执行过程中,遭到京中多个衙门的抵制。

舆论不仅没有平息,反而闹的满城风雨。

从闽浙赶来的勤王大军,在政治上呼应了京中勋贵丶外戚,要求朝廷诛杀奸臣。

看那架势,仿佛朝廷不动手,他们就要清君侧一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