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方腊被捉,尘埃落定(2 / 2)
方腊微微点头,示意众人坐下。火光映照下,他的脸庞显得更为坚毅,尽管心中已是波涛汹涌,但他深知,作为领袖,他不能流露出丝毫的软弱。
方腊开门见山地问:「形势如此危急,诸位有何良谋可教朕?」
众人全都沉默不语,不难看出,他们全都有些不看好现在的形势。
方腊的心更沉,他看向前几次全都对了的吕将,眼中不无求教之意。
吕将很想说『你若是早听我之言,又岂会落到如此田地?」
但话到嘴边,又被吕将给咽了回去,改为:「若能夺取洪州,我军或还有一救。」
方腊眼晴一亮,问道:「此话怎讲?」
「打下洪州,我军便可前往荆州,得荆州,可北上攻取西京洛阳,也可顺江而下攻取两浙,再不行,还可于荆州攻打成都府而进入巴蜀。」
「荆州水道纵横,位于三江一湖交汇之地,土地肥沃,不缺粮食,又人口众多,有成大事基础。」
「荆州地靠洞庭湖,那里河湖密布丶港汉纵横,形成天然屏障。复杂的水网地形易守难攻,且陆路交通不便,宋军难以大规模快速推进。该地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重要粮食产区,能自给自足。又且其地渔业资源丰富,物资储备充足,可长期坚守。」
「宋军多为北方士兵,不习水战,且地形不熟,进攻难度极大。」
「我军若退去荆襄地区,以洞庭湖为依托,建立以水军,打造坚船,兵农合一,战时作战丶闲时耕种,利用船只灵活作战。必可大败宋军」」
听了吕将的建议,方腊眼前一亮,他当即就站起来说道:「我亲自去夺取洪州!」
谁想,吕将却摇头阻止。
方腊不解,问道:「何故?」
「那洪州三山环抱,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必难攻打,此其一也。」
「洪州守将姓张名俊,此人打仗勇敢,治军严格,意志坚定,更兼服从性极高。洪州知州詹度,文武双全,又精通政治民生,深受治下之民爱戴。此二人乃宋主钦点守卫洪州之人,他二人定会将洪州守得铁桶一般,此其二也。」
「宋军近在尺,若我军离开此地,其必如影随形,伺机歼灭我军,若教他咬住我军,追到洪州,我军便会腹背受敌,凶多吉少,此其三也。」
其实,不只吕将看出来了洪州这条唯一的生路,只不过,这条生路,实在是太难走了,甚至都可以说,有等于没有,这别人才没有说。
听了吕将所说的取洪州的难度,方腊也开始打退堂鼓,
真不是方腊懦弱,实在是,由他们来夺取洪州,几乎是地狱难度。
别的不说,要是在平原上野战能打过宋军,方腊义军也不至于败得这麽惨了,方腊更不会把老婆邵氏都给弄丢了。
方腊颓然地坐了回去,口中喃喃道:「这该如何是好?」
一直没说话的包康开口说道:「还有一条路。」
方腊忙问:「何路?」
包康沉声说道:「投降。」
「?」
所有人都看向包康。他们没想到,包康会提议投降。
而且,包康说的还不是受朝廷招安,而是投降。
投降意味着什麽?
那意味着彻底放弃抵抗,承认失败,将生死荣辱悉数交托于敌人的慈悲或严苛之中。
这二字一出,营帐内的气氛瞬间凝固,仿佛连火光都颤抖了一下,映照出众人复杂难辨的神色。
事实上,不少人静静一想目前他们已经走上了末路的形势,就能想明白,包康的提议,虽然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形势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抵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而投降,或许还能有一条活路。
关键,朝廷始终都没有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恨朝廷,他们只恨贪官污吏土绅地主。
还有,他们初时也没有反抗过朝廷,只是杀贪官污吏士绅地区而已。
朝廷都能招安干了同样事的宋江义军,为什麽就不能给他们一条活路?
好吧,在杭州时,他们走错了一步,但他们只是被方腊和摩尼教所蛊惑,又不是真心反抗朝廷,不知者无罪。
有人动心了。
可这对于曾以推翻赵宋王朝自己当上皇帝为志向的方腊而言,无疑是对信仰与理想的背叛,是对过往流血牺牲的否定。
况且,方腊的老婆邵氏和妹妹方百花都被宋军捉了,没准已经被赵侯给玩了。
这夺妻之恨,让方腊怎麽忍?
方腊的脸色在火光下阴晴不定,他紧咬着牙关,双手不自觉地成了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发出细微的响声。投降二字,如同锋利的刀刃,切割着他内心深处的骄傲与不甘,也割裂了他的伪装。
方腊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那眼神中既有决绝,也有不加掩饰的威胁。
「投降?」方腊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深处艰难挤出的,「我摩尼教一直被朝廷视为魔教,此次又聚众百万席卷江南,朝廷会给我等活路?!」
方腊此言一出,那些动了投降念头的人,心中顿时就是一紧。
方腊这可不是无的放矢,要知道,早有风声传出来,说被捉的方腊义军中的摩尼教徒全都被朝廷给诛杀了。
而他们这些方腊义军的核心成员不是摩尼教徒的可是极少数。
方腊又说:「再者,我等已然建元改制,诸位皆我永乐朝王侯将相,岂有投降找死之理?」
摩尼教徒就够要他们这些人的命了,更何况他们还是方腊伪立的王侯将相,罪上加罪,投降似乎真没有活路。
如此一来,不信摩尼教的包康,说话自然也就没了力度。
毕竟,同样是投降,包康活下来的可能性更大,那谁还敢相信包康的「蛊惑」,万一包康有私心呢?
见包康应该是说不动方腊和其他人了,再等下去,他就得跟着已经入魔的方腊和愚蠢的其他人一块陪葬,陈箍桶出声说道:「洪载有义军四十万,我与他还有些交情,不如我去说他取洪州,若成,或可解此困局。」
方腊眼晴一亮,当即就给陈箍桶写了一道委任洪载为「湘王」的圣旨,让陈箍桶速去同洪载一块夺取洪州。
同时,方腊又派出不少亲信,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圣旨,去找各支方腊义军,让他们速速来睦洲勤王救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