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0(1 / 2)

加入书签

核,他既然是这些策略的发起人,那他自然能说的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宗室每年庞大的开销也成了朝堂上悬而未决的难题,还有盐政贪腐,去年两淮盐官又杀了个人头滚滚,想来也是大事,这些沈江霖都有和他大哥商讨过,没想到,等到太监们举着考题匾额唱题的时候,发现都不是他们猜测的那样,题目是如何防治水患之策。

大周朝黄河之水经常泛滥成灾,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夏季,毕竟夏季雨水丰沛,一旦雨量过大,就会出现洪涝灾害,便是在现代的时候,都需要抗洪救灾,更别说生产力更加低下的古代了。

黄河的汛期一般是在六月到九月,如今才四月,就已经开始问策,说明永嘉帝是真心想将这件事做好,并且在永嘉帝看来,防要大于治。

只有真正心怀百姓的帝王,才会想着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后再想着去补救。

虽然这个策论的题目没有完全踩到,但是结合后世治理水患的方式方法,以及现实情况的生产力水平,沈江霖还是能就此题目写出一些新意的。

新意很重要,既然是问策于他们,老生常谈的论述拼的就只有写文章的技法了,歌功颂德的言语或许对于好大喜功的皇帝管用,但是对于永嘉帝这样手握大权、一心要做明君的君主来讲,绝对不管用。

不是说永嘉帝不喜欢听好话,而是他更注重实际。

众人有猜测到策论题目的,虽然紧紧绷着脸,但是心中已经是压抑不住的兴奋,立即提笔就写,还有些人则是冥思苦想,想着要如何写才能一鸣惊人,不至于落下名次。

殿试最后出的成绩,将会是这场考试的最终排名,进士分为一甲、二甲和三甲。

一甲只有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是从第四名一直到第两百名。

而两百名往后的人都归类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有道是:同进士,如夫人。

一旦落入了同进士的行列,等于这条官途上将会比进士出身的人难上十倍,一步慢步步慢,甚至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同进士意味着自己再也进不了高官的行列。

这样的竞争,如何不让人削尖脑袋都要挤进前两百名中?

三百人跪坐在书案后面,虽然是跪在柔软的蒲团上,但是因为在宫中要时时刻刻保持着礼仪,屁股是根本不敢落到腿上的,腰板必定是要挺直的,一篇策论从开始在草稿纸上拟写,到最终誊写上正式的答卷,就是文思泉涌,也得写上至少三个时辰。

对于一些年老的考生来讲,便是体力上,也是一种挑战。

殿试以日暮为限,太阳下山后就必须要交卷,而若是写完了,也可直接将卷子放在书案上,提前走人。

沈江霖没有马上动笔,而是在脑海中整理了一下思绪后,才开始提笔沾墨。

讲如何治理水患,永嘉帝的意思是防,但是沈江霖却是从防到治再到灾后如何重建,都写了一遍,毕竟很多时候,天灾难防,以现代的生产力都做不到完全防治住,更不用说这个时候的大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