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2 / 2)

加入书签

江米夏将斗笠拿给周兴,“这些斗笠里头,还加了内衬,戴起来也不会觉得硌,上头也比寻常斗笠空隙留的多,不会压了头发。”

周兴看了看斗笠,自己戴了一下,点了点头,“不错。”

又看了看那几个大小不一的笸箩,再次点头,“也不错。”

而后笑了起来,“你这丫头年岁不大,心思到是细巧,而且也够聪明。”

说这话时,周兴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细缝,却是目光炯炯,如老狐狸一般,一副显然已经看透江米夏心思的模样。

江米夏倒也不多掩饰,只张口承认,“家中贫寒,自然是想多寻些赚钱的门路,承蒙周管事照顾,这些东西一来算是答谢,二来也是让周管事看看我们的手艺和心思,看看往后还能不能再沾一沾周管事的光。”

周兴摸了摸鼻子。

既是茶园,买了这采茶的篓子,自然就要开始干活了。

春天日头大,晃得人睁不开眼,斗笠是必备的东西。

采下来的茶叶需要晒制,这笸箩亦是该有的物件。

江米夏专门挑了这两样东西来送,也是有心想揽后面的生意。

“这做生意嘛,总归讲究个经济实惠,若是你们家价格合适,于我而言,自然可以。”周兴道。

能让给报价,那就相当于已是有了敲门砖了。

江米夏笑道,“斗笠用料不多,但需要缝制内衬,做工麻烦,一个斗笠的价格,就按四十五文来说,笸箩的话,得看大小个,像这么大的,需得四十五文,这个大的,得五十五文一个。若是还想着要更大一些的,得看您要多大的,才能定价。”

周兴略点了头,“价格到是中肯。”

第24章 多尝试

“与周管事诚心合作,这价格自然不敢多要,尤其是这笸箩,茶园用的量也大,比竹篓要多许多,我也是照着量大来说的,若是对外散卖,自然不是这个价格。”

周兴这几日也是四处看过这些东西,也有人上门来自荐自家的东西,价钱到是都差不多。

只是这东西的品相,跟这江氏父女所做的还是差那么一点。

农家人大都老实憨厚,但也正是因为这点,许多时候是诚惶诚恐,胆气不足,或者因为过于老实的缘故,显得有些愚笨,许多时候跟他们说上半天也理不清其中的关键。

到是这江米夏,踏实之余,不乏聪慧,和她打交道,省心且颇为放心。

“可以。”周兴满口将这件事应了下来,寻了有经验的伙计来定需要斗笠和笸箩的数量。

斗笠比篓子多要一些,要六十个,而笸箩,则是根据尺寸大小不等,加一起一共要了一百个。

最后总的算下来,一共是八两银子。

依旧是半个月交货。

且两家约定,往后邵记茶园零星需要的竹篓、笸箩、斗笠、竹筐等,都从江米夏家里头定。

双方商议好,周兴结了上了钱,又付了二两银子,作为这次生意的定金。

直到回家都待了好久,江有成都还觉得自己手中的银子不够真实。

“娘子,你打我一巴掌。”

“打你干啥?”刘氏觉得莫名其妙。

“为啥我总觉得我是在做梦呢。”江有成抽了抽鼻子,“这么多钱……”

以前家里头倒也不是没有这么多钱。

在宋景韫没进门时,江有成和刘氏是攒了十多两银子的,当时给宋景韫的大伯家送去了十两,算是招宋景韫上门的聘礼。

但那些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