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九章 自在(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你过去几年的经历平平,表现的也……一塌糊涂。究竟是什麽样的际遇,让你脱胎换骨成今日模样的?」

城外李家庄,主宅庭院内是用砖石铺就的地面,两张藤椅摆放当中,也不惧初冬寒意,楚梦君斜倚在椅子上看着李为舟懒洋洋的问道。

她已经连续在这里防守七天了,也不知李家送往神都的信,送到了没有……

闲来无事,话家常。

李为舟笑了笑,坦然道:「确实有些奇遇,但不能告诉你。」

楚梦君侧眼看他,似笑非笑道:「你就不怕我把你掳走,逼问这些传承?」

李为舟摇头道:「这麽说吧,自保或许目前还不能,但任何时候,我都有鱼死网破丶玉石俱焚的能力。我还没见过上三关武夫,不清楚他们是什麽样的神仙。但下六关武夫,杀我的代价你们承担不起。」

楚梦君眼角微微一跳,随即好笑道:「这般威武,那你还找我保护你?」

李为舟耸耸肩,道:「虽然有几招防身的,但能不用最好不用。用在一些喽罗身上,就更不值得了。」

「哈!」

楚梦君气笑道:「好大的口气!」眸光流转间,又道:「你的意思是,把我用到那些喽罗身上?」

李为舟提醒道:「一把神兵呢,不算小用了。」

楚梦君笑了笑,不再理他。

今日又是难得的晴天,大朵大朵的云彩飘在蔚蓝的天空。

不过此时金乌已渐渐西坠,毕竟来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了,西风渐起,云彩慢慢变成了鱼鳞状。

距离傅天寿被打成破烂,已经过去七天了。

有些意外,竟一直平静无波澜。

李为舟忽地请教道:「梦君姑娘,能否问你几个问题?」

楚梦君杏眼瞟了他一下,李为舟会意道:「我只知道武道中人,以开启人体大窍为本。开启的窍穴越多,力量越强大。那剑法丶拳法之流的意义又是什麽呢?」

他其实是想问,别人练武技,是不是也能指引窍穴的开启次序。

楚梦君闻言好笑道:「谁告诉你,江湖武夫比的是开窍数目的?开窍数目的确重要,但动手之人往往都是差不多的大境界。你知道武夫几个境界麽?」

李为舟点头道:「九关,三大境?」

楚梦君点头道:「是啊,看来你也知道。既然知道,你不会认为这些是闲的无聊,随便划分着玩吧?每一关,身体力量都会有所提高,但通常而言,三大境界各自内部,不存在绝对的碾压。

譬如第一关武夫,不是没有机会杀死第三关武夫。第四关武夫,也不是没有机会杀死第六关武夫。上三关可能有些不同,据说一步一登天,我就不清楚了。但下三关和中三关,凭藉剑法丶拳法丶身法等武技,是可以越关杀人的。所以窍穴具体开启多少,关心的人不多。」

李为舟进一步问道:「那练剑法丶身法,对开启窍穴有没有影响?譬如说,练一部剑法,可以催动所需的窍穴开启?」

楚梦君好笑道:「怎会有这样的想法,想的太美了。若如此,各门历代祖师皓首穷经推研出的本门桩功劲法又有何用?」

李为舟明白了,恍然道:「原来如此。唉,武道真是精深玄妙。光想一想,就觉得精彩。可惜我身无根骨,此生与武无缘。」

原来,他们的武技只是为了杀人。

low了low了……

楚梦君提个建议:「你想做大事业,没有武力傍身只能是沙地起楼阁,最终一场空。你最好找一个武力高绝的女武夫,这样可以帮你收拢一批可以收心的武力。没有高绝的武力镇压,单靠施恩,到头来只会为别人做嫁衣。」

李为舟笑道:「看来青州城里做什麽事都瞒不过你们。」

醉仙楼的掌柜没事就去人市买孩童,李家家仆们也多常去城外救八岁以下的孩童。

养一段日子,就送去济仁堂花银子请师傅摸骨。

收养了几十个,就一个中等武骨,还勉强的很。

这件事已经成青州城豪族中的笑话了……

可即使如此,这种收养行为依旧没有停止。

据说近来牙行的人都打算专门从外地引进一批孩童了,大灾之年,或许未必到易子相食的地步,但无数家长愿意将自家孩子卖了,或者直接白送都行,只求为孩子找一条不挨饿的活路。

牙行接手过来,转手卖给醉仙楼,至少五两银子到手,堪称暴利。

可李为舟不就成了大冤种了麽?

买入的银子不算,光养活也需要不少粮食,远不如直接买成年壮仆。

就算走运遇到几个中等武骨,都不说上等武骨,可到头来也多半守不住……

楚梦君看了李为舟一眼,道:「砚雪说你心善,在救助孤儿。」

李为舟不置可否,道:「善行只是顺带的,主要还是缺人手。」

傅家庄将来会变成一个人才培养基地,识字是第一步,而后夥计丶掌柜丶帐房丶铁匠丶木匠丶厨子丶裁缝丶石匠丶金银匠丶瓦匠丶花匠等等,再有说书丶唱戏丶杂耍丶皮影丶舞狮……都要有。

武夫,自然也要有,但不会是单纯的武夫。

因为性价比太低。

不就是为了杀人麽,带上职业外衣去杀,何止事半功倍?

当然,培养这些人肯定不只是为了杀人,最重要的还是生产。

用大乾的廉价手工劳动力,去地球那边赚取暴利。

足够的钱才能买足够的血,他才能过上真正无敌悠闲的生活……

楚梦君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也不觉得李为舟真能干出什麽超越一方豪族的大事业。

因为随便一个上三关武夫,就能覆灭李家的一切……

李为舟做的越出色,越是如同大肥羊般招人眼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