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8章 江南为棋盘(1 / 2)

加入书签

第148章 江南为棋盘

这些士卒一看就是朝廷精锐,甲胄鲜明,弓弩上弦,箭镞在阳光下泛着幽冷摄人的黑芒。

这些人的出现,让南京守备勋贵眼皮直跳,知道的这是钦差出行,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来平叛的。

随其后下船的,是身着飞鱼服丶腰挎绣春刀丶神情冷峻的锦衣卫缇骑。

当初就是这些人将太子从南京带回京城,如今他们又护送着钦差回到了南京。

锦衣卫手擎代表天子亲军的「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小旗,肃立于钦差楼船即将停靠的位置两侧,数百名精锐军士和锦衣卫,在大日之下,亦有一丝阴森之感,身上仿佛带着化不开的血浓之意。

「诸江南文武!接旨——!」

一声高亢的唱喏如同惊雷,瞬间压下了所有的窃窃私语。

码头上一阵难以抑制的骚动,旋即又被更强大的力量强行压制下去,迅速归于一片死寂。

只见数名身着青色丶绿色官袍的随员率先走下,分列两旁,紧接着,几位身着绯袍的高级随行官员簇拥着一个年轻的身影,出现在船舷处。

走出船舱后,但见李显穆眉目若青云流散,面如银月皎皎,年轻到了极点,俊美到了极点,实乃天下第一流的人物,轮遍江左亦不曾见之。

在场许多人都是见过李显穆的,当初他守孝归来,于朝廷之上驳斥迁都之事,那是他第一次亮相,如今两三年过去,已然褪去了昔日的稚嫩。

此刻沉容皱眉,扫视而过,满是肃然威重之意。

「江南文武百官——

接旨!」

李显穆双手高擎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在码头响起。

由近及远,如同潮水一般。

黑压压的人群,从最前列的南京尚书丶侍郎,到后排的地方大员丶府县官员,乃至远处的士绅代表,齐刷刷地跪伏于地。

静听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内阁大学士李显穆奉旨南下,巡抚江南,通查不法,安抚军民,所到之处,如朕亲临,着四品以下,先斩后奏!

三品以下,先行缉拿,后告朝廷!」

圣旨很简短,可码头上的无数人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在这烈日之下,竟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四品以下先斩后奏,对于绝大多数的官员来说,简直就是头上多了一把铡刀。

李显穆却不管江南文武心中泛起何等惊涛骇浪,他宣布完圣旨后,将之交给副使,便真正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南京六部尚书一行人,心中压下在烈日下暴晒的怨气,上前温声道,「天使一路舟车劳顿,实在辛苦,江南文武已备下薄宴,为天使接风洗尘,聊表江南官民敬仰之意,万望天使赏光。」

「诸位上官皆是二品大员,朝廷肱骨,国之栋梁,下官虽代天巡狩,不过一四品小官罢了,当不起诸位如此,只称下官巡抚即可。」

李显穆故意贬低自己的身份,又特意点出自己代天巡狩,他自然是看出这些人对自己不满。

众人一看李显穆没有接接风宴的话茬,顿时心中一凛,心知这位钦差果真来者不善。

「巡抚说笑了,代天巡狩,才是无上荣光,岂能在我等之前称下官,不若便以本职称呼,以慰同僚之义。」

李显穆嘴角微微勾起,又若有所思扫视了码头上江南文武官员一眼,若有所指道,「烈日炎炎,诸位在码头上,苦等如此之久,想来是心中有抑郁之气,以至于面上有异啊。」

说罢不等众人变了脸色,又厉声道:「真是不知所谓!

因妖术之事,陛下寝食难安,对江南一众文武深有怨气,若非太子相护,江南之地早已人头滚滚,不过是让尔等在码头上多等些时间,竟然还敢有不平之心,当真不可理喻,本官回京之后,定会将今日之事如实禀告!」

围在李显穆身旁的江南文武大员,万万没想到他们还没有给李显穆下马威,李显穆倒是以迎驾态度不妥为由,先将他们呵斥一顿。

先是让他们在烈日炎炎下苦等半个多时辰,而后又是毫不留情的一番呵斥,真是完全不将他们放在眼中。

可听着李显穆话中之语他们却只觉冷汗涔涔。

如果李显穆前来江南有缓和局势的想法,便不会是如今的态度,而现在,他如此不给江南一众文武官员面子。

不由让人怀疑他是否带来的是皇帝的态度?

众人再也无法顾及李显穆强硬的态度,纷纷开口解释道,「巡抚,江南妖术之事,我等可以解释,实在不是陛下心中所想,我等亦颇为无辜,巡抚少年英杰,这官场上的许多无奈,想必一清二楚。」

眼见一众南京六部官员态度瞬间软化,李显穆心中微松一口气,通过他扯虎皮拉大旗,在这番交锋之中,终究是占到了上风。

妖术之事经过太子风波后,在皇帝心中所占分量已然不足,他大致也想清楚了其中内情,巡抚天下,问责一批官员即可。

至于其中的度,则由派往当地的巡抚所自己拿捏,无论是高抬贵手,抑或狠狠落一批人的乌纱帽出来,并无要求。

可江南文武官员并不知此事,这就给了李显穆拿捏他们的机会。

「本官自会秉公处理,诸位且放心,绝不会冤枉任何一人。」

见李显穆没有再厉声出言,众人这才微微松一口气,而后簇拥着李显穆往接风宴而去。

后方那些品阶较低丶挤不到前排的官员们,见李显穆被一众顶级大员「请」走,也纷纷起身,长长舒了口气,抹去额头的汗水,带着复杂难言的心情,远远跟在庞大的队伍后面。

而那些纯粹为了一睹李显穆风采的士子丶商贾丶百姓,则在警戒线外意犹未尽地散去,三三两两,议论纷纷。

「了不得!真真是了不得!」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拄着拐杖,望着远去的仪仗,摇头感慨,「两年多前,这位江南巡抚守孝归京,老夫曾在江上渔船与之同唱高歌。

那时的公子,自是芝兰玉树,风采照人。

可今日,风采自是依旧,但这通身的气派威势,却已是大不相同了!

想那些南京六部堂官丶封疆大吏,哪一个不是跺跺脚江南震三震的大人物?

今日竟对如此一位弱冠之龄的少年郎,畏之如虎,当真令人唏嘘!」

旁边一位中年文士接口叹道:「迁都之后,南京名为留都,实则已成陪衬,六部职权早已大不如前,几同虚设。

唯有户部和兵部,还尚存几分威势。

如今这位李巡抚,身兼内阁大学士之清贵,日日伴于君前,乃是皇帝面前的宠臣,可直达天听。

如今又手握代天巡狩之重权,奉皇命巡查江南,整顿吏治,可以说,整个江南文武之荣辱,士绅之祸福,皆系于其一人之手,仰其鼻息而存。

这等情势之下,那些大员们如何能不畏惧?

如何能不谦恭?

那些江南的大人物,跺跺脚就能让江南抖三抖,所依赖的无非便是权力,如今来了一个更有权丶更有势的,自然便天地倒转,阴阳失序了!」

这番话又让身旁诸人惊呼,对李显穆的威势又多了几分认识。

这些民间所传之言,李显穆等人自然不知晓。

……

虽然失去了作为京师的政治地位,但作为大明王朝无可争议的经济中心,南京城的繁华并未稍减。

作为江南最繁华的城池,南京带着些市民阶层的味道。

宽阔的道路两侧,商铺林立,酒旗招展,青石板路被无数车辙和脚印磨得光滑,运河支流穿城而过,拱桥如虹,时有满载货物的乌篷船欸乃摇过,空气中弥漫着江南特有的湿润气息,混合着茶香丶脂粉香。

李显穆车帘微掀,感受着这种市井百态的味道,低声呢喃道:「父亲似乎很喜欢这种市井的味道。」

九天之上,李祺亦怔怔望着繁华的南京,他的确是很喜欢市井的味道,还不曾穿越时,他最喜欢在重庆人声鼎沸的火锅店涮肉,在街头的夜市中流连,在小商品市场寻宝,捧着一杯茶一坐一下午。

于他而言,那不仅仅是市井的味道,那实际上是盛世。

充足的物资供应丶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丶极低的治安以及点燃不夜之城的能源。

是每一个人都安详平和的盛世。

在大明或者任何一个古代都见不到的盛世,这就是他穿越后为何喜欢上元节的缘故,只有在那一日,他才能短暂的看到现代的灯火辉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