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0章 说诸官生(1 / 2)

加入书签

第150章 说诸官生

六部俯首丶诸生讷讷。

言语至此,李显穆已然全占到了绝对的上风,除非江南真的有谋逆之心,否则在宴席之上,论大势丶论情理丶论黑白,便皆要屈尊于李显穆之下!

李显穆左手按在刀柄之上,嘴角噙着冷然笑意,自上首而步下。

眼见诸官生讷讷,心中不住冷笑。

方才于码头之上,诸江南官员虽显谦恭之态,可不过是做做表面样子,如今他连番重压,诸江南官员想要反弹,可却又被他压下去。

几番来回,便如同失去弹性的弹簧,终于再凝不出丶聚不拢力来。

虽距离彻底压服江南尚早。

可在明面上,他已然于江南人心之中,有几分如影的压迫之感,既称不上一个「敬」字,可有半分「畏」字,亦足以!

李显穆手按剑柄环视江南诸生昂然道:「本欲同诸生于宴席之上觥筹交错,而显其乐融融,如今想来是不成了!

毕竟本官身负皇命,巡抚江南,纠察不法,又如何能和不法之徒和而无隙呢?

今日草草收场,本官倒有一言,还请诸位静听,回到家中后细细思量一番。」

又该是何等讥讽之言?

这位李忠文公的公子,锋芒毕露,仅仅简单接触,就只觉难以触碰。

「诸位皆是江南官面上的翘楚,本官先前说大明三千万生民,甚至半壁江山都在诸位手中,又岂是虚言呢?

永昌侯,靖难期间出生入死得来的军功,换了这满家的富贵,又得了陛下的看重,得以守备江南,可谓是煊赫至极了。」

永昌侯脸上显出几分怀念之色,李显穆又指着席中世袭的武官,依旧昂然,「诸位虽不曾有世袭罔替的爵位,可身上世袭的官职,能够传之于子孙,这都是尔等祖辈丶父辈浴血而来,大明对诸位可谓厚矣。

可祖宗的恩德难道可以传之永久吗?

王公的子孙泯然众人的难道少见吗?

开国诸公侯乃至于二三品的大员,现在又在哪里呢?得了富贵就该紧紧的守住它,既上对得起祖宗,下为了子孙的繁荣昌盛丶钟鸣鼎食!

爱金银的已然富贵至极了,爱权位的已然尊贵非常了,还不知道满足,对上没有忠爱之心,对下没有怜悯之意。

既不能恪尽职守,又不能为君分忧。

镇守江南,不能报妖术之事,守备南京,而放任邪术横流!

圣上赐我尚方剑丶圣上命我巡江南,这便是对尔等已然生出怀疑,勋贵亲戚竟然不能信任,尔等心中愤然,又岂知圣上心中之痛吗?

江南富裕,那白花花的银子迷了你们的眼,可却不知,今日之利,一身富贵,俱在圣上一心,翌日便化为刀枪剑戟,大难临头之日,可莫要有悔不当初之语!

好自为之,好自为之!」

这一番话说的以永昌侯为首的勋贵武官冷汗涔涔,又无地自容,和那些文官不同,他们这些武官勋贵,是真的仰皇室鼻息而存。

这番话从李显穆嘴中说出,颇让人觉得有信服力,毕竟单纯出身,他可是开国六公之一李善长的后代,想必年少时,不止一次听李忠文公说过,那公侯煊赫之府败落之事。

在李显穆看来,永昌侯等人是真的不知感恩,当今陛下和先帝是不同的性子,对一干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待遇是真的好的没话说,数遍青史,这样恩厚的君王,也屈指可数。

可这些勋贵武官从不思报效君恩,脑子里只有喝兵血那点破事,虽是大明卫所制度的顽疾,可这些人毫无廉耻之心,也脱不了干系。

李显穆不再看一众勋贵武官,转而望向文官,眉宇间带上了一丝厉色,若说那武官勋贵,不学无术,没听过圣人的教导,走到率兽食人之路上,倒也实属正常,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仁孝忠义,念的是君臣纲常,诵的是横渠四句,可满肚子男盗女娼,便实在不该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诸位读过了圣贤书,也曾在圣人之前立下清平天下的大愿,朝廷把江南交到诸位的手中,为的是守土安民,为的是社稷安稳,可妖术之事发迹于江南,而横行于天下,让陛下很是失望。」

李显穆的声音自昂然逐渐平静下来,「尔等之中是否有心怀奸刻者,本官自会一一察查,尔等之中是否有怀有异心者,本官亦会一一察查。

陛下派本官巡抚江南,妖术之事固然是重中之重,其馀诸项,诸如田地丶户籍丶钱粮丶军备,本官皆会一一查验,尔等若有事,事先向本官举告丶自首,本官尚且可以网开一面,若等到本官亲自查出,可休要怪本官辣手无情了!」

众人脸色愈发惨白,心知李显穆一时半刻是不会离开江南了,皇帝此番是真的对江南极其不满,竟派人下来通查诸事,把江南文武的面子踩在地上。

「诸位好自为之,本官先行告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