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章 马天进宫,终见马皇后(1 / 2)

加入书签

朱标顾不得整理衣冠,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坤宁宫紧闭的大门前,双膝重重跪在青石板上。

「母后!」他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颤抖,「开门,让儿臣一见!」

太子妃吕氏牵着两个年幼的皇孙也跪在了大门前。

朱允炆学着父亲的样子跪下,小手拍打着宫门:「皇祖母开门,孙儿求见。」

话未说完便哽咽起来。

吕氏将朱允熥搂在怀里,四岁的小娃娃还不明白发生了什麽,只是懵懂地跟着母妃叩首,玉雪般的额头很快泛起红痕。

「咚!咚!」

沉闷的叩首声在宫墙间回荡。

朱标的前额已渗出血丝,他却恍若未觉。

吕氏解下腰间双鱼玉佩捧在掌心:「母后,这是你赐的玉佩,儿媳日日戴着。求你开开门,让儿媳伺候汤药,儿媳不怕。」

她泪流满面,声音发颤。

这时,又有脚步声急急传来。

胡顺妃带着十二皇子朱柏匆匆赶来。

向来精致的顺妃连珠钗歪了都顾不上扶,见到跪了满地的身影,当即拉着儿子跪下:「姐姐!老十二背会《诗经》了,你答应要听他背诵的呀!」

朱柏从怀中掏出本皱巴巴的书册,封皮上还留着马皇后批注的朱砂小字。

渐渐地,宫道上响起纷杂的脚步声。

李贤妃抱着十三皇子朱桂,杨妃牵着十七皇子朱权,后宫嫔妃们不约而同聚到坤宁宫前。

朱柏哭得最凶,这个最爱缠着马皇后讲史的俊秀少年,此刻伏在地上已经是个泪人:「母后,你说今日要考校《诗经》的,柏儿把《关雎》都默写好了。」

夕阳将百馀人的影子拉长在宫墙上。

最小的二十一皇子朱模才两岁,被乳母抱着也要挣扎下来,摇摇晃晃走到宫门前,用稚嫩的小手拍打门环:「母……后……」

这声含糊的呼唤成了压垮众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嫔妃们再也忍不住啜泣,呜咽声连成一片。

坤宁宫内,马皇后倚在窗边。

她看着窗外跪了满院的至亲,嘴里溢出一声压抑的叹息。

海勒红着眼眶递来帕子:「娘娘,窗缝透风,你别站久了。」

……

朱元璋负手立于台阶之上,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极长。

他望着跪了满院的嫔妃皇子,眼底闪过一丝动容。

这些平日里或争宠丶或避世的后宫众人,此刻竟都为皇后哭泣。

郭宁妃深深磕拜,李贤妃的绢帕早已湿透,连最年轻的杨妃都抱着幼子不肯起身。

「都回吧。」皇帝的声音比往常柔和,「皇后需要静养。」

他目光扫过众人,在几个年幼皇子身上顿了顿,「各宫按太医院方子熏艾,衣物器具都要蒸煮。老九丶老十,带着弟弟们先回去温书。」

嫔妃们闻言,又向着宫门深深叩首。

李贤妃扑到宫门前:「姐姐!桂儿前日发热,是你守了一夜。」

话未说完便泣不成声。十三皇子朱桂挣脱乳母的手,把个布老虎塞进门缝:「给娘娘抱着就不难受了。」

朱元璋别过脸去,铁血帝王也落泪。

原来,皇后操持后宫,做了那麽多。

当他再开口时,声线已恢复威严:「郑春,送各位娘娘回宫。传咱的旨意,今夜各宫多加两盏长明灯。」

人群渐渐散去,太子朱标留了下来。

还有一个人,是十二皇子朱柏,他攥着朱标的衣角,像只倔强的小兽。

朱元璋眯起眼睛:「老十二?」

少年皇子猛地跪下,额头触地:「父皇,儿臣背得出《黄帝内经》的『热病篇』,儿臣要留下侍奉母后。」

朱标看着发颤的弟弟,想起去岁母后染风寒时,这个十二弟偷偷翻墙出宫,从紫金山采来草药。

他轻抚朱柏的后颈:「父皇,让十二弟替我们尽孝吧。」

朱元璋凝视朱柏许久,伸手拂去他鬓角的草屑,那是方才跪拜时沾上的。

「既如此!」皇帝看着他,「每日辰时丶申时,你亲自来报皇后脉象。」

朱柏重重叩首:「遵旨。」

他抬头,看见父皇用拇指抹过眼角。

少年暗暗心惊,第一次看到父皇擦眼泪。

朱标看向朱元璋问:「父皇!为何不找马天?他既能救朱英,定能救母后!」

朱元璋望着长子发红的眼眶:「戴思恭去找了,人家没来啊。」

「儿臣亲自去请!」朱标猛地抬头。

他眼底翻涌着朱元璋从未见过的执拗,朱元璋心中明白,太子是害怕再次失去。

两个月前皇长孙也就是因为痘症去的,太子一直自责,想着不该带皇长孙出去踏青。

自从长孙夭折,太子每日批阅奏章到三更的灯火后,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痛哭。

皇帝伸手按住长子肩膀:「标儿!你现在去了,也没用,马天的药,要等三天。」

朱标眼中带着期待:「三天后寅时,儿臣就去守着。马天既能起死回生,母后定会无恙。」

「走吧,你母后不希望我们父子耽误国事。」朱元璋转身,走向奉天殿。

朱标看了眼坤宁宫大门,朝朱柏交代一句:「这里,你看好了。」

他加快步伐,跟上了父皇。

少年朱柏看着父兄远去的身影,转身对贴身太监道:「去把我的书取来,今天开始,我就在这廊下读书。」

……

燕王府。

徐妙云听了传旨太监的话,手中的茶盏「铛啷」地摔碎在青砖地上。

她顾不得擦拭,凤眸紧锁传旨太监:「张公公方才说,母后染了痘症?」

声音里带着刻意压制的颤意。

老太监垂首避开她的目光:「千真万确,陛下已急召三位王爷回京。」

「本妃能否进宫探视母后?」徐妙云问。

「陛下旨意,王妃照看好王子,不要随意外出。」张公公回答,「方便探视时,会有新旨意。」

徐妙云猜测,皇后肯定危险,否则不会急召三王回京。

但是,她又不知道宫里目前具体情况,抬眼看向太监,一脸忧愁的叹息:「高炽近日总念叨皇祖母,本妃实在是忧心如焚,公公,还望告知母后到底如何了。」

张太监弯腰:「戴院使守在坤宁宫,司言海勒贴身伺候娘娘。」

「母后的病如何了?」徐妙云皱眉,「本妃也是着急,公公若为难……」

「娘娘高热不退。」老太监拜道,「据说戴院使请了城中神医,但要三日后才有药。」

徐妙云眼中凝重闪过:「谢公公告知。」

太监躬身一拜,退了出去。

徐妙云望着太监仓皇的背影,转头对侍女道:「去取母后赐的艾草,全部熏烤起来。」

……

此刻,秦王府。

秦王妃听着传旨太监的话,面色惊骇:「刘公公,那母后现在如何了?严重到要召三王回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