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3(2 / 2)

加入书签

到底沈宁还是心疼地花了三十文配了几样调料。

比肉还贵!

特喵的!

她已经想好了,这些调料必须物尽其用,先卤肉一波,然后拿出来晾干,下一次继续用。

等差不多煮没味儿了,再晒干磨粉,到时候直接拌在馅儿里。

一次撒一点,也能吃很久!

买完调料她得去买面粉。

她没立刻去粮店,而是站在路边盘算一会儿。

之前她问过粮店面粉的价格,一斤要八文。

买卖麦子是石、斗这样的容积单位,但是面粉就要用斤这样的重量单位了。

贵啊。

这里面粉大米真的是奢侈品,农民种得起吃不起。

当然那些富贵之家只会挑剔哪里产的什么粳米好吃,哪里产的什么麦粉更白细香甜。

八文的都是他们不稀罕吃的,人家可能要吃八十文一斤的。

里正家好像七文半一斤?

就要走进粮店的时候沈宁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约莫记得去里正家的时候听田氏跟谁说了一声?

那当然省一文是一文。

小时候她为了省一块钱,特意不坐公交而是步行三站路回家呢。

那时候省那一块钱和现在省一文钱是差不多的概念。

沈宁果断回家了。

粮店认识她的那个小二踮脚望着她快速离去的背影,疑惑地嘀咕:“这嫂子怎的突然咻转身走了?”

沈宁径直回家。

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天喝着补气血汤药的缘故,这一趟竟然不觉得累。

她直接把肉送去租屋那里,跟在那里修整锅框的裴长青招呼一声就回家拿面袋去里正家。

今儿里正不在,里正老妻陶氏正和田氏在东屋木榻上做针线。

他们家并排几个院子,二儿子和三儿子自己有砖瓦房院子,老两口和老大两口子住在一个院儿里,里正夫妻住正屋东间,主人屋。

陶氏正和田氏说呢,“你爹说裴二郎家要搬家了,回头你给送两斤面去恭贺乔迁。”

田氏以为自己听岔劈了,“娘,我爹说啥?啥乔迁?”

陶氏:“年轻轻耳朵就不好使?裴二郎家,他那个小子你爹说很有天分,要是好好培养,以后有大出息。他和咱禄儿差不多年纪,以后要是一起读书倒是也好。”

老头子阅人无数,独具慧眼,很会识人。

他说如果裴二两口子不立起来,裴鹤年聪明也没用,越聪明以后越苦,保不齐还会走歪路。

而裴二两口子立起来,裴鹤年聪明,好好培养肯定能给家里带来荣耀。

他瞅二郎媳妇现在的言谈举止,觉得和以前大不相同,瞅那气度眼神倒不比那些大户人家的娘子差。

这是很神奇的事儿。

田氏眼珠子都要瞪出来,“娘,他家那小子去柳家洼读书?他读得起码?”

陶氏笑了笑。

田氏突然想到什么,脸色一变,“不是,我爹不是要供他读书吧?可别,千万别。”

她急死了吓死了。

陶氏笑容微微一敛,“别胡说,稳当点。”

明明是老大媳妇儿,却整天一惊一乍的。

这要不是自己姊妹家的外甥女,她真是要打的。

就在这时候沈宁叫门来了。

田氏这几天嘴里说的耳朵听的都是裴家的八卦,自然没少说沈宁,所以沈宁一喊她就听出来了。

真是白天不能说人,一说就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