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1 / 2)

加入书签

米粥、捞干饭还是磨面做窝头、发糕都行,就是单吃高粱面不好吃,酸涩发苦,最主要吃了便秘。

所以他们家多种粟米和豆子,只有需求的时候才种高粱。

沈宁割了半天,裴二柱就拉着木板车来了,因为晌午大哥要给二郎家拉稻子呢。

两人装车快,装差不多高度,直接用麻绳拦腰一系。

沈宁把装绿豆的口袋也放到车上让他帮忙捎回去。

裴二柱帮忙往家送谷秸,沈宁就继续割。

这块地离家不远,路上不费多少功夫,裴二柱两趟儿就把她割的都拉走了。

沈宁没继续割谷秸,而是去高粱地和裴母一起割高粱穗。

火红的高粱沉甸甸地挂在秫秸稍儿头,看得人心里也喜洋洋的,对生活都格外有奔头儿。

等晌天她俩才背着高粱捆回家。

小鹤年和小珍珠已经回来了,裴长青给做上粥,让俩崽儿坐在灶前看火。

每次添两三根谷秸,小火慢熬不会糊锅底。

沈宁舀水和裴母洗手洗脸,随口问崽儿今儿生意如何。

她从不轻视俩孩子,即便是很小的路边摊儿她也当正儿八经的生意尊重。

小珍珠笑道:“娘,今儿生意惨淡!”

惨淡是小鹤年说的,她没感觉,因为她照旧玩得很开心呀。

沈宁笑道:“昨儿阿年就预料到了,没什么。”

他们这么远还能沾光隔壁县的商会赚到一百多文,已经够幸运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小鹤年还是很失落。

赚过40、60多文,他感觉很难再接受12文了。

上午他们居然只卖了12文,还是没刨除本钱的。

还是小米豆渣煎饼便宜,他们只卖一文一个。

今儿没有怜贫惜弱的老太太,也没有又俊又大方的大哥哥,只有一毛不拔的过路人。

沈宁笑道:“怎的了,怎么还垂头丧气的?

阿年,我不允许你这样贬低自己,你知道你俩有多厉害吗?

满村的大人要想赚几文钱可不容易呢。

你看你大伯,给咱割稻子,那么累呢一天才21文,还有很多人想赚这个钱都赚不到,只能去卖鸡蛋和粜粮食。

你赚的可比他们多多了!”

沈宁说得真心实意,让人感觉到她的真诚,并不是单纯安慰人。

小鹤年感受到了,低落的心情立刻回升。

他自己不满意,也怕爹娘对他失望,嫌弃他没用,如果爹娘不嫌少,他也就没那么失落。

笑容重新爬回小俊脸上,“娘,这就是由奢入俭难吧?”

沈宁:“诶,你啥时候奢过了?”

小鹤年:“就是打比方,赚过更多的钱,就不能忍受再赚那么一点点。”

要是每天比昨天更多更好,那该多好啊?

这样日子就会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沈宁:“阿年,不管做生意还是啥,都是有淡旺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