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8(1 / 2)

加入书签

捡鹅蛋这么有成就感的事儿,必须得她……和小鹤年来做。

他俩分工,一人捡一天,都过瘾。

鹅蛋刚从大白温暖的身体里出来,还热乎乎的呢。

小珍珠捧着热乎乎的带着血丝的大鹅蛋,可感动了,“要是我会下蛋就好了,我指定努力下蛋,天天都让咱家有蛋吃。”

小鹤年:“呃……”

并不想吃。

大白适应了新家的生活,每天会带着小白去西边河里花式游泳觅食,吃河里的鱼虾螺丝什么的,吃得饱饱的就能下一个大鹅蛋。

所以今儿晌午有一小盆大葱鹅蛋酱,蒸的。

没有油,大酱就是普通农家的万能调料,甭管炖菜、蒸菜、煮汤还是干炒,都可以加。

有大酱,味道就不赖。

白菜大酱炖豆腐、鹅蛋酱、韭菜蘑菇汤。

主食就是小米高粱烫面煎饼。

沈宁用开水烫面,整成面团,然后小火烧铁锅,等锅热了就把面团在铁锅里滚一圈。

很快就能揭下来一张薄薄的煎饼。

这个煎饼加了高粱面,所以韧劲十足,单吃费牙,但是卷豆腐、小豆腐什么的绝对味道口感都很好。

吃饭时候裴长青示范了一下,先把两张煎饼放在干净的盖垫上,夹一些鹅蛋酱打底,再把豆腐、小豆腐夹上,卷起来开吃。

咬一口,既有煎饼的韧劲,又有馅儿料的软嫩,还有鹅蛋酱的鲜、香、咸,既有口感又有味道。

王木匠父子三人不曾吃过。

王木匠夸道:“二郎媳妇儿好手艺,饭菜看着就香。”

裴长青最爱听人家夸他媳妇儿,除了年轻英俊别有所图的男人,他笑道:“王伯多吃些。”

王大依然吃得不抬头,一大口一大口地往嘴里炫,可见多爱吃,向来不爱说话的他突然来了句,“裴二郎,来棵葱呗。”

他家其实很少吃炖菜炒菜这些,一般都是就咸菜、大酱,以及葱、蒜、韭菜这些自家菜园里有的菜。

王二也赶紧咽下嘴里一大口食物,“蒜,我要蒜,要是再来盆子燎韭菜就好了。”

裴长青听得味觉都不好了,甚至胃里火辣辣的感觉,这又吃葱又吃蒜还吃韭菜,王木匠家的饮食习惯真可怕。

不怕得胃溃疡吗?

王木匠听见大儿要了葱,小儿又要蒜,立刻瞪小儿子。

他们那边儿有个老话儿叫“吃葱又吃蒜,爷娘死了不相见”,虽然是纯纯的愚弄人的迷信,可老头子老太太坚信不疑,但凡儿女想这样吃,就是不想给老爹老娘送终。

王二:“大哥,你别吃葱了。”

裴长青:“没事,各吃各的。”

他可不知道那么愚昧的迷信说法。

反正他不吃。

王木匠瞪了俩儿子一眼,王大赶紧说不要了。

他们在堂屋吃,沈宁和裴母带着俩崽儿在西间吃,听着外面的动静都觉得好笑。

小鹤年好奇地问:“什么是燎韭菜?我怎么没吃过?”

小珍珠:“就是烧一烧呀。火燎毛么。”

沈宁也不知道,没吃过。

裴母笑道:“就是开水烫一下啊。”

俩崽儿好奇,也想尝尝。

裴母:“现在韭菜都老了,跟草似的,也就借个味儿,咱可不吃。”

饭后王木匠歇一歇跟裴长青聊聊后续的活儿,主要是聊他俩儿子的去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