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8(1 / 2)
放在细盐里滚一圈,再放进干净小坛子里,最后把炸好的茱萸油倒进去即可。
这样出来的腐乳味道会更加绵软细腻。
花椒油也如法炮制。
其他不加油的,就蘸完白酒蘸调料,再装坛密封发酵。
晚上收工的时候沈宁喊裴父留下吃饭。
现在裴端那里雇了人,裴父不用下地辛苦,他就每天理直气壮泡在工地帮裴长青干活儿,丝毫不管吴秀娥阴阳怪气。
沈宁自然要留他在这里吃饭。
晚上是煎饼、白菜豆腐、炒豆腐碎、大酱拌葱碎、油豆皮。
这都不是沈宁自己做的,是人家送的。
村里人刚学会点豆腐这阵子,也不知道谁起的头儿,非得送来给她尝尝,让她品评一下手艺好坏。
黑壮嫂子不愧是个利索的,自己摩挲着压了豆干、千张,做出一样给她送一样。
沈宁说了,不许他们送,送多了他吃不完,浪费。
他们就自己商量了顺序,今儿谁送,明儿谁送。
沈宁不同意都不好使,人家就往门口一放,你也不知道谁送的。
好在他们现在也有数,不送多了,就是刚学会时候兴奋自发给她送一些表达心意。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你若规定让她送,哪怕不多她也不乐意。
可如果没人规定一定要送,甚至明确说不要送,她们反而要主动送,还会找理由送,诸如:豆腐娘子那么忙,都没时间做豆腐了,咱们应该给她送点。
自愿让人有一种自己付出、做好事儿、帮了“名人”的成就感。
沈宁想通这种心理以后也就不强求了,随便他们送吧,送过这阵儿就好了。
吃完饭,沈宁和裴长青商量明儿她带着小鹤年去镇上聚文书肆问问学堂怎么进,要多少束脩等。
若是以前人家指定不收,现在不是认识萧先生和谢小公子了么?
那日聊得相当投机,可能算是有交情了吧?
这种关系只有用在求学上,如果人家愿意给个顺口人情,咱就赚了,如果不给,咱也没损失。
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前途,这种“无用功”每对父母都要做上一些的。
万一成了呢?
萧先生三人来的那天她和裴长青没提,是因为才认识不好贸然提请求,但是再见面就是第三次了,算小有交情呢,可以跟学堂说一声“我们认识萧先生”,然后顺势请萧先生帮个小忙。
另外她还有个私心,就是早点和人家套套关系,那等他家暖房那天也可以以相识为由请人家赴宴不是?
那萧先生和小谢公子瞅着还挺爱吃农家饭的。
裴长青很怕她带着儿子去求学遭人白眼,“明儿我陪你们去。”
小珍珠:“我也去!”
沈宁笑道:“不用,咱都这么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儿呢。”她朝裴长青笑了笑,“孩儿他爹~你好好盖房子,珍珠你要帮奶做饭。”
裴母也道:“对珍珠,你还得帮我缝被子呢。这两天你娘买的棉花送到了,咱得帮忙絮进被子里。现在天儿冷了,再不絮进去你爹娘晚上该挨冻了。”
沈宁之前托张氏、荷花嫂子一起寻摸棉花,在本村和外村找到几家种棉花的。
棉花产量低,一家种那一亩两亩也是因为自家短缺,需要絮被子和棉衣,还要给娘家或者闺女匀两斤,自然也没多少可以匀出来。
不过这家一斤,那家两斤的也能凑个七八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