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8(1 / 2)
,还讲了孟子的生平,让他知道原来他们说的孔孟之道就是这个孟子。
当时小鹤年听得入了迷,听得他头皮发麻,浑身微微颤抖,有一种灵魂共振的感觉。
原来读书可以更有趣啊。
先生讲课,比自己看书,有趣一千倍啊!
师兄都讲得这么好,那先生又该如何有意思呢?
啊,自己真幸运啊,师兄讲课比大伯有趣多……多了!
给家里人讲的时候他又回忆一遍,仿佛沉浸在师兄讲课的现场中,情不自禁地笑道:“师兄,真的很会教书,我学得可好了。”
他就跟一块高密度的海绵一样,疯狂地从知识的海洋里吸收水分。
全家人都为他高兴。
纷纷夸他,阿年真会读书,真适合读书,真是天生读书的料啊。
裴母高兴得都抹泪儿了,“我们阿年,我们阿年怎么这么好呢。”
她一把搂住小珍珠,“珍珠啊,你看阿年读书多好啊,你也读。你爹娘说了,咱家没有男孩子女孩子的分别,都读,你娘都读呢,奶也跟着读,咱们一起读。”
她又拉拔一把老头子,“你也读!”
裴父温顺得很,“读,我读!”
小珍珠咯咯笑着,“奶,我也读呢,晚上就让阿年给我们上课!”
沈宁:“咱开饭,吃完饭一边干活儿一边读书。”
小珍珠立刻把鹅蛋酱推到小鹤年跟前,“犒劳你,阿年,你读书辛苦啦。”
小鹤年:“谢谢,我读书很轻松,不辛苦,你们在家里做活儿辛苦啦。”
沈宁看着两小只,笑得不行,这俩孩子自打阿年去读书,一下子长大了似的,小珍珠都跟着长大了呢。
吃完饭天色基本也就暗下来,裴长青过去跟几人再忙活一会儿差不多就好了。
沈宁和裴母又关心小鹤年在那边吃饭问题。
沈宁和裴长青原本商量是不是像学堂一样,给书肆送一些大米,再每天交几文菜钱,让阿年在那边和小公子一起吃。
又担心人家小公子伙食标准高,自己交那点不够。
最后夫妻俩觉得不要想太多,对人家来说这顿饭可能是最不在意的。
他们家也没有那么多大米给人送,不如就轻松些,按照自己家的习惯来。
所以沈宁就决定给阿年带饭,反正谢小公子也不嫌弃她家的饭菜,那就多准备一些,俩孩子可以分享。
所以她今儿早饭就做了大酱炒鹅蛋豆腐碎,卷在煎饼里可香呢。
煎饼也不是单纯的高粱小米面,而是减少了高粱的分量加了一点细面。
口感那就相当好,比单纯吃细面煎饼更香,口味也更丰富。
果然小谢公子很喜欢。
小鹤年笑道:“师兄吃了我一多半煎饼,他说好吃,吃得比我还大口,我吃了他大半碗米饭,还吃了一块炖肉和一块鱼,还有清炒芹菜和白菜。”
谢掌柜那里厨艺不如娘好,明明有肉有鱼,却不知道为什么芹菜和白菜没什么滋味儿。
他觉得师兄的饭菜挺好吃,单单大米饭他都能空口吃一大碗,但是师兄说没胃口,不喜欢吃,反而要和他换了吃。
小珍珠得意道:“我就说他爱吃娘做的饭,娘做的饭比外面的好吃。”
下一次她和村里孩子出去捡柴火就带个煎饼卷。
保管馋哭他们。
第二天沈宁把家里还剩下的几张油豆皮做了一个素烧鹅。
家里调料有限,她只用豆瓣酱加姜丝煮一碗水,把油豆皮简单浸一下叠放卷起来,早饭时候上锅蒸了。
蒸好以后切块,用小铁锅加一点油煎至两面金黄,再把那碗水倒进去咕嘟一会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