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7(1 / 2)

加入书签

她把账本放在箱子里,先出去给高里正帮忙。

这一趟高里正他们不是空车回来的,还拉了一车黄豆。

虽然沈宁每天选的老豆腐和千张是跟村里人赊账的,但是隔几天也得结算一部分。

不能一直赊账,但是也不能一次结清。

让他们看到回头钱儿,这样可以聚拢人心。

另外他从大伯娘、荷花嫂子以及黑壮嫂子等人家进豆制品是当天结账的。

他们几家天天做那么多,不结账家里豆子根本不够。

所以高里正家黄豆也不够换的。

霍家常年从粮店进酿酒的高粱、糯米等,有最优惠价,他也跟着沾沾光,比自己单买更划算些。

他和陈家粮店谈妥了,以后需要粮食就让镇上粮店给送过来。

今儿这车黄豆就先给村里人结算一部分。

赊豆腐和千张的账本在沈宁这里,她直接拿一个测量好的容器,装一下刮平是五斤,给村里每家先兑五斤。

小鹤年和小珍珠也过来帮忙。

小鹤年算账快,帮忙看账本勾账本,小珍珠帮忙舀黄豆装黄豆。

等兑完黄豆也黑天了。

虽然高里正要买豆子,但是给村民兑豆子也是有必要的。

村里人做豆腐需要豆子,没有了就得出去买,与其让他们一家家去粮店买,费功夫费钱,不如高里正一起买好结算给他们。

只要保证他们赚豆子,村里人家的豆子就一直够用的。

沈宁觉得高里正这里需要买豆子,倒也不必非得去粮店买,完全可以先从附近村里收购。

从粮店零买豆子是58-60文一斗,高里正靠着霍家拿到的批发价是52一斗。

这些粮商下乡收粮却只给庄户人42文一斗。

那他们给50文一斗,既比粮店的便宜,还能让庄户人多赚点。

如此他们和农户皆大欢喜。

沈宁就对高里正说了自己的想法。

高里正犹豫了一下,“就怕有些麻烦。”

从附近收豆子,有些庄户人事儿事儿的,很麻烦,他宁愿跟粮商打交道。

再者散收庄户人的,得一直盯着收,费功夫,买粮商的一句话人家就给送过来。

沈宁笑道:“肯定有点麻烦,不过里正伯,咱这样做也能造福乡里,对他们好,对咱们也好。”

她和裴长青不止要发展本村的势力,也要拉拢周边村子的支持。

他们的名声与支持者的好生活,缺一不可。

他们没有名声,别人不会支持,别人太穷太愚昧,支持的力量就很有限。

先富带后富,有助于团结,也有助于提升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素质。

仓廪实而知礼节。

百姓吃饱了,自然就好面子,讲礼仪了。

到时候他们也会想着送孩子读两年书,不求考功名,但求不当睁眼瞎。

要知道这年头识字不容易,识字的人就非常吃香。

如果你识字,进城找活儿干非常容易。

不需要去做苦力,人家会主动让你当个小头目或者记录员啥的,一天工钱至少四十,甚至五十。

识字的去应聘伙计,只要不是有人品缺陷,那百分百录用,东家还会往二掌柜上培养。

所以如果百姓们手里有余钱,是肯定会让孩子们读书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