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7(2 / 2)

加入书签

她交好几个姐儿,让姐儿给介绍顾客,也是一个好思路啊。

她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名声。

她长得又不好看,皮肤粗糙黑黄,衣着寒酸,进了青楼一看就是粗使婆子,来这里寻欢的谁也不会眼瞎不是?

再说了,背靠里正和豆腐娘子,谁敢说她闲话?

说她闲话的,阿宁一律不收他家老豆腐,谁敢啊?

县里也有尼姑庵,那边儿善男信女也多,平时去吃素斋的也不少。

这不就是他们豆制品了吗?

城里还有那么多铺子,那么多大户人家,张氏都想跑跑。

自打跟着靳老板逛过青楼,她的思路打开,再也不害臊了。

不过她和三婶儿也忙不过来。

毕竟三婶儿年纪大,身体没那么好,思路也没那么活跃,很多时候跟不上她的思维,没法配合。

张氏让高里正告诉沈宁,她需要助手!

让沈宁物色几个合适的,培训一下跟着高里正去县里给她帮忙。

张氏这两次跟着高里正跑销售,约莫也有点感觉。

她需要年轻点的、嘴皮子利索的、身体好的、性格温和却有韧劲儿的、人品好不嚼舌头、不小心眼儿算计的。

当然,要模样周正却普通的,绝对不能漂亮。

这年头女的一漂亮,再抛头露面出入各种场合,很容易走歪。

即便自己不歪也容易惹祸,被某个老男人看上啥的也麻烦。

沈宁听得很为张氏高兴,“成,我明儿就帮她物色,多找几个给她带带。”

满村这么多妇女呢,要选几个助手还是很轻松的。

高里正:“这事儿交给你我放心。”

他老婆子虽然一把年纪有经验,会雇人干农活儿,但是也没做过生意,于妇女能力这块不是很了解。

沈宁又问张氏几个住哪里,是不是得在城里租个小院儿。

高里正:“我闺女和女婿在城里有个小院儿,他们平时不住,我去的时候才过去住两天。就让她们住那里,自己家的房子住着放心,那里平时有个婆子负责做饭洒扫,也方便。”

沈宁:“那不能白住,我们交食宿费。要是里正伯的就算了,毕竟是霍家的,也不好让高姐姐难做。”

高里正自信道:“放心吧,我还能和你客气说虚话?那是有把握的。我给了饭钱的,住宿钱就免了,等咱有了钱肯定要租个大点的院子,自己人去城里也方便。”

张氏和三婶儿没回来,沈宁这边儿去镇上送货的人选也得另外安排。

这个倒是没问题,沈宁平时收豆腐啥的也没少观察村里的妇女。

现在差不多种完麦子,找个男人也行。

冬天冷,男人更抗冻。

说话的时候裴母又给高里正端上来一盘煎饼果子,家里有什么就包什么,铲成三段,吃起来方便。

高里正和沈宁熟了也不忌讳,一边吃一边说话,吃掉一块才惊讶道:“哎呀,怪好吃的,和之前的煎饼不一个口感呢?”

沈宁笑道:“之前的煎饼是烫面儿,干煎饼,这个是面糊糊摊的,要厚一点,还打了鸡蛋吃着更软乎,这都是里正伯你家的鸡蛋。”

沈宁家没养鸡,就从高里正家买蛋吃。

高里正就给她成本价,沈宁不肯占便宜又多加一点,反正不让人亏钱。

买他家的鸡蛋比自己养鸡划算,沈宁觉得占了便宜。

高里正:“真好吃,你别说,我一早或者一晚的到了县里,又累又饿又冷又困,要是有这么个热乎乎的煎饼果子,我真买。”

他看了看,估计道:“加这些东西卖八文,指定有人买。”

沈宁:“若是在府城和京城,肯定不错,县城还是差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