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5(1 / 2)
,编起来的席子就可以卷起来,如此便不占地方。
这样地窨子便还有余地,剩下那人就开始给麦掌柜编尺寸小一点的挂席。
因为要编花样和字样,还没有练熟,所以起初动作是慢的,编一点就要对照纸样看看有没有出错。
纸样是阿年给爷爷画的,就和缂丝、织布提花一样,对着纸样一根线一根线地织,花样就不会出错。
编席比那个简单,毕竟他们就红色和淡黄色两种篾子。
只要他们多编两次,熟悉以后就和普通席子一样快了。
沈宁看看那两领即将完工的,心里喜悦,哎呀,说不定今晚她就能铺上新席子啦。
可惜裴总没的铺,甚至火炕都没得睡。
遍身罗绮者不是那养蚕人呐。
盘火炕的睡光板床呐。
沈宁心满意足地回屋写员工手册去了。
她会尽量把常用字塞进员工手册里。
这本手册,第一章 先介绍村子来历,裴庄有什么历史、名人等。
然后介绍豆腐村和豆腐娘子的来历,这是招牌,是走出去的底气。
古人都喜欢讲资历和背景,引经据典就是这么个意思,找名人给自己背书。
现在豆腐娘子也算一个招牌,自然要用起来。
第二章 就是关于个人的自我介绍,关于这个人的方方面面,让员工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
她会给出几个自我介绍的模板,不同性格的人选择不同的方式加以发挥。
第三章 就是如何跟顾客交谈,从打招呼、寒暄用语以及如何一步步加深交情、维护客户关系等。
后面还有其他内容,以后慢慢完善。
这个册子既能让员工学习识字,又能学习销售知识和理念,一举双得。
不只是大丫二丫几个要学,张氏香蒲都要学,甚至大伯娘他们也要学。
现代识字不算什么特长,但是在古代识字就是很大的特长。
如果豆腐村有一半人识字,那就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人人都识字,那豆腐村将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即便那些进士村、宰相村的,也不敢说有半数村民识字。
而她和裴长青可以靠拼音和数字让豆腐村的村民学会识字算账。
为了亮堂,沈宁坐在堂屋桌前写,写得颈椎发木肩膀酸疼,赶紧停下来起来活动活动。
裴母见她放下炭笔起来活动,就道:“阿宁,我说要给你和二郎做衣裳,你今儿去镇上,买布没啊?”
沈宁:“啊?我忘了。”
她开始记得来着的,但是一家家收钱,后来路过茶馆听书,又听人家夸裴长青,她就听得忘了。
怪不得一直觉得有个事儿没办呢。
哎呀,真不应该。
裴母笑了笑,“你呀,对自己的事儿不上心,我要是说给阿年珍珠买,你保管就能记住。”
沈宁笑道:“给爹娘买我也记得住。”
她去屋里拿了一串钱并一块碎银子出来,“娘,你得闲也去镇上逛逛,买几匹布,你和我爹也得做衣裳。”
大匹合适,但是就一个颜色,小匹可以多买几个颜色搭配一下。
裴母:“我和你爹做啥衣裳?又不是没的穿。你和二郎要谈生意,见人儿,得穿体面儿点。”
再说了,老头子归大儿子养,做衣裳当然得大儿子出钱。
大儿子一年三十多两银钱呢,还差他爹做衣裳那五百钱?
嗯,算着大儿发工钱,她得去要。
沈宁让裴母把钱收着。
裴母见沈宁真给她,便也喜滋滋地收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