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2(2 / 2)
抱怨只是习惯,也想让待遇更好而已,而不是真的想砸饭碗。
这时候的胥吏也是一样的。
即便他们抱怨没有正经俸禄,收入低等等,你让他不要做回家种地,那他也不肯的。
只要有点手艺、有点门路、有个差事,那绝对比单纯种地要好。
士农工商、三百六十行,农民就是最苦的。
这一点只有农民自己最清楚,所以童小枫当然乐意去县衙谋个差事。
反正这也不耽误他跟着裴二郎赚钱。
没看崔书吏几个也能赚钱么,其他书吏也都在外面有外快可赚。
回到城北院儿的路上,他们还碰到了巡逻的衙役。
这都是陆典史的手下,自然认识裴长青,非常熟络地跟他打招呼,并不责问为什么这么晚之类的话。
裴长青又和他们聊几句,说说自己要回家的事儿,又请他们平时常过来吃骨头汤米线。
衙役没几个,晚上在这片儿巡逻的更没几个,到家里吃上盆骨头汤米线也没几个钱。
但是只要他们过来,就算照顾城北院儿,地痞流氓的就不敢上门捣乱。
现官不如现管,陆典史没空管几个泼皮,还得这些地面儿上走的衙役。
几人笑道:“那可多谢,回头我们得空就去打扰一二。”
回到院儿里,各人打水洗脚。
锁头娘和蒜头奶奶专门负责给他们做饭、烧水、烧炕,每天给他们照顾得舒舒服服,必让他们吃得舒服睡得热乎。
张氏等人也没睡呢,还在盘账加学习。
嗯,裴金子和裴铁梁、高进升等小伙子们也没逃脱学习的命运。
在这里二丫是老师。
虽然虎头铁头学的时间长,却都没二丫学得好。
香蒲拼音数字已经出师,正和大丫一起帮张氏算账。
张氏以前虽然不识字,但是加减法算得很溜。
现在也跟着学拼音、数字以及乘除法。
现在孩子们都出去卖扁粉,每天都要算账,所以一个个都成了算小账目好手。
张氏就让裴金子等人也算,他们一天做多少米粉、成本多少、卖多少、他们多少工钱等等。
还可以算自己的工钱能买什么,结合实际,他们算得格外带劲,进步也快。
这都是小鹤年和小珍珠教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二丫活学活用教给张氏。
张氏:“二郎,要不要给你做碗醒酒汤?”
裴长青:“大嫂,不用,我就喝了两杯,没事儿。”
他要跟张氏讲讲收账的事儿,他回家以后盘炕那边儿的账目也归她拢着,帮忙收钱,攒着回头让高里正一起捎家里去。
张氏:“你放心吧,一点不会给你弄差的。”
别的能差,钱肯定差不了。
这还有个二丫呢,二丫对吃的、钱特别上心,半文都不待差的。
裴长青:“辛苦大嫂。”
张氏笑哈哈的,“不辛苦不辛苦。”
辛苦啥啊?她每天乐不得呢。
她打小就有这个毛病,就不喜欢在家待着,就喜欢出去晃悠,出门就开心,哪怕累点也乐意。
在家待着她就跟蔫儿了一样。
二丫算完账,从自己小布包里掏出2文钱,递给裴长青,“二叔,你帮我送给珍珠,这是我给她发的零花钱。”
嘿嘿,她赚钱啦!!!
她自己还有十文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