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2(2 / 2)
育种司倒是不用他们提供砖瓦,县衙已经调集砖窑徭役,足够用的。
送走蔺承君和顾千里以后,沈宁又和高里正一起看看砖窑,再跟大伯娘、裴大伯他们调整一下作坊的分工。
现在家里作坊主要做干米粉,供西路发货的腌蛋、腐乳等。
牛油锅底、方便面、酱料等都和靳老板合作,毕竟人家做餐饮是专业的,大厨功夫精湛,也能推陈出新。
类似需要精湛厨艺以及火候掌控的,沈宁就和他们合作,她提出理念,他们来试制。
她还要调整一下人员配备,再往县城送几个熟练工。
她和裴长青在培养自己可用人才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后续人才,讲究可持续性发展。
豆腐村是她和裴长青的根基,也是珍珠和阿年未来强有力的支持。
一个人要走出去,在外做官经商,总不能单打独斗,需要身边有人。
身边的人终归是从小培养的最贴心、最忠诚,也终归是利益捆绑最深的人才会团结。
这就是宗族、同乡的力量。
她和裴长青就是要给孩子打好这个基础。
培养年轻人的能力和集体忠诚度、荣誉感。
沈宁观察这两年,裴家老一辈都顶用,第二代一般,都不够出色,顶不起一个作坊。
张氏是例外,她有销售天分。
第三代倒是又可以。
大丫非常细心,做财务不错。
二丫也有销售谈判天分。
铁头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跟张氏一样有闯劲儿。
三叔家孩子目前还看不出什么,四叔家裴金子倒是不错,和高进升也能撑起一个作坊。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有一波优秀的人顶在前面,能让他们安心搞作坊和铺子,没有来自外面的强压。
如果没有她和裴长青,豆腐村搞不起作坊,搞也会被人吞掉。
所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利益共同体,村里人也会看到这个关键,愚钝的看不到,高里正也会让他们看到的。
调整好作坊,针工局前来学习的第一批宫女太监也要学成回宫了。
沈宁会的针法有限,她只会基本针法,至于花型得靠陈玉箫和谭秀带着他们摸索、创新。
沈宁会编织的款式更有限,她只会织围巾,只知道手套袜子的大体织法,具体怎么织都是陈玉箫和谭秀带人摸索的。
这母女二人被她发掘出了特殊天分,她们在棒针钩针方面的确有天分,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针法图!
这就厉害了!
在她们的教导下,第一批学徒已经能够独立织围巾、披肩、毛毯、手套、袜子、内衣,除了基本花型,也掌握了几个简约大方的花型。
宫嬷嬷决定先让一半学徒回宫开班收徒,带人织手套袜子内衣这些不需要什么复杂花样的东西,另外一半让他们继续在这里跟谭秀和陈玉箫一起研究更多花型,同时绘制棒针和钩针花样图册。
这样她就能在豆腐村多住些日子啦。
沈宁原本邀请她和裴父裴母一起去县里的,宫嬷嬷却说不喜欢凑热闹,在家里正好。
她在家里其实也挺热闹,苏婆子、谭秀陈玉箫和陈琦三人住在这里,早上她和苏婆子一起做饭,吃过饭去高家看学徒们干活儿,再回来帮大伯娘一起看着作坊,还会去看看地窨子编织组呢。
识字班当然也没停,虽然阿年、二蛋不在,可他们习惯了老带新,只要有老生在,新生就可以随时入学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