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7(2 / 2)
有什么事是他现在就可以开始做的吗?
……
如果甜甜知道的话,就知道她的勤勉阿玛并没有真的把她的“命令”听进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在将太子和大阿哥各打五十大板之后。
皇命册封皇长子胤褆为直郡王,三皇子胤祉为诚郡王,四皇子胤禛为雍郡王。
五皇子、七皇子为贝勒,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俱为贝子。
消息一出,毓庆宫甚是沉默。
余者,有人欢喜有人愁。
三阿哥最初听到消息,当然是十分欣喜的。
他不可能比得太子和皇长子,这两年的表现也是不及底下几位弟弟,能得封郡王,自然代表了汗阿玛对他的肯定。
“诚”亦是极为中正的称号,也符合三阿哥的性情和对自己的定位。
不过他还保持着一分清醒,没有完全被喜悦冲过头,拒绝了先去钟粹宫同额涅荣妃的庆祝。
转身先去了毓庆宫,探太子的口风。
胤礽的表现在太子妃看来,都堪称没有破绽。
他亲自到宫门口迎接胤祉进来,对他的得封表示祝贺,待他设宴之日,他也定然到访饮酒同乐。
胤祉再无其他怀疑,露出了真正高兴的姿态,感谢了太子这些年来对他的信任和提拔。
胤礽仍是欣慰的模样,直到送走了这位最为忠诚的弟弟,瓜尔佳才从丈夫的表情中,窥探出了一丝愤怒和嫉妒。
这才有几分太子的本性。
太子妃面上仍是得体的微笑,心里还在盘算,或许太子自己不清楚,但实际上,天子对储君的不满,早有苗头。
并非从福瑞小公主的到来和预言中,才见端倪。
早在康熙二十九年的夏天,天子没在储君脸上看到“为父病体忧戚之意”时,就怀疑太子本性“绝无忠君爱父之念”。
这些年来,从康熙拒绝礼部要再次拔高太子待遇的召令,为此不惜革职了礼部尚书。
再到处置毓庆宫中的不法宫人,皇帝对太子“春爱稍衰”,是所有人看在眼里的事。
更别提赫舍里索额图家中先前那诸多违反乱纪的亲戚。但凡康熙还有护卫太子之意,也不会叫元后家中的那堆丑事,在四九城中沸沸扬扬。
现在,诸皇子得以分封,不过是对他们这两年来参与朝堂政事的进一步确认。
亦即,对储君之权的进一步“监管”,更甚者,是分割。
先前天子对太子的“身边人”下手,叫胤礽起了警惕之心,他开始收起了自己先前太过放肆的獠牙。
可,天子依旧让皇长子代为祭祀先祖,在大阿哥、八阿哥等人在私德、推广良种公事两方面都出错的时候,依旧分封了诸皇子,叫他们得了佐领和田庄。
三阿哥离开了毓庆宫。
太子的眼神随之转向了西边,乾清宫的方向。
汉武帝晚年疑心他那当了三十年的太子刘据,后巫蛊案发,曾博望寄期的太子无望自杀,身死泉鸠,得了“戾太子”之称号。
汗阿玛,你也想学武帝,修那归来望思的“思子宫”吗?
出头一家欢喜各有忧愁
第159章 一家欢喜各有忧愁
哈哈,直郡王!
张佳氏的预言果然是对的!
比起三阿哥的谨慎和太子的忧惧,收到皇命分封的皇长子胤褆,则是全然的欣喜若狂!
从小,他是四九城中第一个成活下来的皇长子。
可元后的嫡子胤礽,刚满一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