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0(1 / 2)

加入书签

道。

“这牛看似憨厚,实则跟驴差不多倔,你能不用牛鞭便让牛儿悠悠往既定路线走,应当是有技巧的。”宋泊道。

“宋公子好眼力。”赵天回,“我曾在村里赶了十几年的牛,赶牛对我来说可是再简单不过了。”

这般说来赵天曾是个农户,而农户为何想不开做了衙役,想必是家中出了大变故,急用钱才选了这条道路。

衙役的工钱由县衙发放,传福镇是南边沿海城镇之一,水运发达,每年县衙挣的银子不少,故而不会苛责衙役,在恒国所有衙役薪资之中,传福镇衙役每年得的工钱也算在前列,因此虽然衙役是贱役,但还是会有很多缺银子的人想当上衙役。

“宋公子和江公子这次可是遇着好事了。”赵天道。

“此话我听不太懂,请赵兄明说。”宋泊道。

赵天作为县衙中的衙役,知道一些内情,他边赶着牛,边说道:“京中赏赐下来,县老爷贴了张红榜,榜上人名几十,您俩的名字就在其中,能分得京中赏赐呢!”

恒国国泰民安,中央金库丰盈,遇到此番大灾,救助银少不了,奖赏给有功之人的银两也少不到哪儿去,赵天不知道具体数儿是多少,却知道县衙里进了几箱东西,救助银与奖赏银加起来,有七个木箱之多,粗略算来估摸着有几千两,几千两就算只分出一千两来奖赏,榜上几十人还未至百,每个人也能分得十两往上。既得了赏钱又得了官府的赞赏,这名声散出去还能赢得百姓好感,这何尝不是件天大的好事?

宋泊懂得其中道理,本来他只是想救人,现下被县衙赏了,还得一些好声望,对他的科举之路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看来你的银票只能收在怀中下次再用了。”宋泊脑袋一歪,在江金熙耳边轻声说着。

江金熙轻点脑袋,“那也好,碎银子方便。”

牛车缓缓驶进传福镇,至县衙大门口时,宋泊瞥着县衙左墙上贴了张巨大红纸,红纸由四小张拼成,上头用黑色墨水写了不少人的名字。

“赵兄可否先停一下,我想瞧瞧那榜儿。”宋泊说。

“自是可以。”赵天一拉缰绳,牛哞了一声,停下步子。

宋泊先一步下车,随后抬手牵着江金熙下来,两人并肩走到红榜前,离得近了才发现这红榜不止写了人名,还简略写了大家受赏的原因。根据贡献不同,名字的排列顺序也有所不同,江金熙的名字排在前头,红榜前还有个眼熟的吴末,想来前头的人名应当都是大夫。

宋泊的名字就排在后列一些,因为他只出了苦力。

如此安排起来倒也合理,想必每个看着这个红榜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看了榜,宋泊和江金熙进了县衙,县衙经过一番休整,已经有了往常的样子,院子里已经站了不少人,应当都是红榜上有名之人。

刚进院子,江金熙就见着两个眼熟的人,他出声打招呼道:“宋师祖、吴兄,你们也在。”

吴末和宋师傅正聊着天,听着江金熙的话,他俩都停了嘴,吴末道:“我正与师傅说着你什么时候到呢。”

吴末和宋师傅在水灾以后没少救人,自然也在受赏的行列当中,只是他们早些时候看榜,却瞧着江金熙的名字在上头,心底儿有几分惊讶。江金熙是江丞相哥儿的事他们有所耳闻,前几月一列车队带了人上京,他俩还以为江金熙入了京便不会再回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