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4(2 / 2)

加入书签

-

母女久别重逢,又是在这等情景下,自然有许多话要说,这些话也未避着梨瓷。

谢流萦轻声细语地说着宫中近况,提到自己与褚萧懿时,只道一切都好。嘉宁长公主也是报喜不报忧,只是梨瓷的“身孕”月份太小,如今又身处宫中,不便提起。

正说话间,忽地听得坤宁宫外一阵喧闹声,似乎还有瓷器摔砸的脆响。

谢流萦似乎已经习惯了,神色平静道:“母亲、阿瓷不必惊慌,听闻是惠贵妃丢了一支皇上赏的玉簪,这几日阖宫搜查罢了。”

“不懂规矩的东西,不过一枚玉簪,便如此兴师动众,”嘉宁长公主有些恼怒,“好在还知道些分寸,不曾来坤宁宫打扰。”

谢流萦勉强挤出一个笑来,坤宁宫早在大皇子监国那日就被翻了个底朝天,不过此时也不必再提了。

等两人见到二皇子褚萧懿的时候,已经是日入了。

提前知道了有客来访,褚萧懿规规矩矩地行礼,“孙儿拜见外祖母,恭请慈安。”

小男孩大约七八岁的年纪,白白净净的,葡萄似的眼睛又黑又亮,透出聪慧灵秀之气,即便是在病中,背也挺得直直的,像一棵小树苗。

嘉宁长公主受了这一礼,见外孙虽然长高了,但也消瘦许多,不由得哽咽道:“懿儿真乖,快起来罢。”

褚萧懿依言起身,又转向梨瓷,端端正正地作揖,“问舅母安。”

梨瓷也回了一个福礼,“臣妇不敢当,殿下万福。”

谢流萦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虽然不发热了,但眉间仍有些忧色,“懿儿这会儿好些了么,可还难受?”

“母后不必忧心,”褚萧懿正色道:“儿臣已经大好了。”

别看他年纪小小,说话却一板一眼的,声音虽然算不上洪亮,稚嫩的嗓音里透着股认真的劲儿,着实惹人喜爱。

“这孩子莫不是掐着饭点醒的,”谢流萦强撑出笑意,转头吩咐知意道:“布膳吧。”

虽说是布膳,其实也不过是将人送过来的残羹冷炙摆在桌上而已。

知意点了点头,打开从殿门处取来的食盒,散发出油腻的气味,冷掉的炙羊肉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膻味,鲤鲙已经碎了,肉和鱼刺搅在一起,只剩下一盘糯米糕勉强可以入口。

虽是如此,已经比先前的境况好上许多了。

褚萧懿这几日风寒发热,本来就没什么胃口,闻到了腥膻味儿,小脸顿时发白。

嘉宁长公主从未受过这样的委屈,虽知大局为重,脸色还是不免难看起来,“这几日,你和懿儿在宫中就吃这样的东西?”

梨瓷握着木箸,原本还想去夹一块糯米糕尝尝,又悄悄将木箸放下了。

“去换些清淡的来。”谢流萦无奈地给知意使了个眼色。

知意点点头,捧着一支金钗匆匆而去,却仍是空手而归,如今坤宁宫的东西,哪还有人敢收?

“母亲莫要生气,还是身子要紧,眼下暂且忍一忍罢,”她嘱咐知意为母亲剔鱼刺,看向褚萧懿时,不自觉露出些许忧色,“懿儿才退了热,偏生就送了这些荤腥之物来,糯米又积食,可如何是好?”

褚萧懿攥着木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