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9(1 / 2)

加入书签

隶服饰或粗布短打。他们的脸庞同样带着海风和烈阳留下的赭红色印记。然而,细看之下,却并无太多菜色,许多人虽然瘦削,但精神尚可。他们的身边或放着待处理的简牍筐篓,或搁着清扫庭院的扫帚。即使在跪伏的姿态下,也能感受到一种不同于死气沉沉的忙碌气息。在匆匆一瞥间,刘彻似乎捕捉到几张低垂的脸上,一闪而过的、那种并非完全出于恐惧的、带着点好奇的神情。

刘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的视线掠过那些低伏的身影,最终被一阵清越而整齐的诵读声吸引。声音的来源,正是与府衙仅一墙之隔的那处挂着“胶东郡学”木牌的大院。

蒙学大门敞开。左右两边各用红纸粘了一句话。

左边是“求学,求智,求二文,入此门。”

右边是“贪多,贪足,贪名利,请回头。”

这联子写的好俗。

知名文青刘彻先生为司马迁不屑一顾。

这个人文采稍逊。

但卫青觉得很好,多直白。照他说,比阿言和陛下写的好。

卫大将军本人开蒙晚,也不擅长啥对子,多亏他家陛下就喜欢对诗,对文,他这么也就成了中规中矩。

他自然更喜欢这种没啥隐晦意思的。

“这联子,你写的吗?”

他问一旁在地下走的司马迁,司马迁一看就乐,“阿言请芙蓉绽先生写的。大将军,就是那个《汉青年》的芙蓉绽,他的文章写的可好了!”

知道真相的杜周在旁边闷头走。

卫青沉默了。

那个嘴巨毒,董仲舒扬言知道身份,一定上门大骂的人物,跟我家阿言熟。

作为外甥手把手喂出的刊物,卫青还是看了不少的,他乜觉得那些科学知识和八卦新鲜。因为太学没钱,也不知道董仲舒怎么求的阿言,甚至有时候就连儒家都在上面写文章。

自然而然的,他也偶尔看见董仲舒和芙蓉绽在上面互呛。

说实话,不怪董仲舒天天扬言,芙蓉绽要是他孩子,他也暴起,小嘴跟抹了毒一样。

卫青深呼吸一口气,去病闲得慌就满山剿匪,把人追得跟猴子似的荡树藤,阿言的朋友也挺杂。

这日子真有盼头。

卫大将军默默怀疑自己的教育,他向来会反思。

刘彻一瞧,便哈哈大笑,“你年少不也跟朕满山跑马,还有你不跟那个郭解也是朋友吗?”

“陛下,郭解他不是富户。”刘彻模仿卫青当时的语气,“他不是富户,他能请动大将军!”

好意思说孩子,你自己又是什么正经人?

上梁不正下梁歪。

卫青道,“这是义气!跟钱,”没关系。

只是还未等卫青说完,刘彻就跟见鬼了一样往车窗那边扒拉。

数十名穿着统一靛蓝工装的女子,正襟危坐,神情专注地跟着前方那位布衣荆钗的女先生诵读。那女先生身姿挺拔,举手投足间,那份融入骨血的优雅贵气与从容气度,虽只有个背影,绝非寻常村妇所能拥有。

“仲卿,那个人……”刘彻的目光骤然锁定在那女先生身上,瞳孔微微一缩,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声音低沉地转向身旁的卫青,“是妍儿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