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098通租宿债(4K,求订阅)(1 / 2)
第101章 098通租宿债(4K,求订阅)
杜骥被刘乞领到尚书台,刘义真起身相迎,笑道:「我盼度世久矣。」
一别数月,他还是这样的热情。
杜骥也是感慨万千:「臣恨不能早来,竟然错过一场盛事。」
安西将军府已经被裁撤了,他如今是世子府的谘议参军。
刘义真知道杜骥所言的盛事是指内禅,他摆摆手,拿一个傻子立威罢了,没什麽好提的。
「度世南下时,关中情形如何?」刘义真关心地问道。
杜骥笑道:「军民感念世子的恩义,士人仰慕世子的威名,臣来时,一切如常。」
刘义真稍稍安心,他如今身处建康,与长安远隔二千馀里,真要发生什麽事情,也是鞭长莫及,只能寄希望于留下的文武能够戮力同心。
然而,杜骥缓了缓,继续道:「臣以为,关中的忧患在外不在内。」
刘义真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魏人可有异动?」
「魏人迁徙河北鲜卑,壮其根本,早晚必为心腹大患,然,臣所虑者,实在朔方。」
「赫连璝?他不敢有异。」刘义真自认为有识人之明。
他那个结义兄弟没什麽雄心壮志,也没什麽本事,如今胡夏正是虚弱的时候,怎麽敢生出异心。
杜骥答道:「世子慧眼如炬,赫连璝确无异心,只是在魏主东巡后,赫连璝耽于享乐,疏于整军饬武,臣担心长此以往,必有灾祸发生。」
赫连璝的心弦绷得太久丶太紧,如今见北魏没有进攻朔方,以为度过了危机,便开始了报复性地享受,人也倦怠了下来。
对此,刘义真也不是完全没有预料。
「罢了,我自会书信一封,提醒赫连璝。」
至于能不能起到作用,刘义真的心里也没底。
他在关中时,朔方有事,可以举兵增援,如今离开了长安,一切都只能靠赫连璝自己。
刘义真不放心让任何人带着关中主力远赴朔方,与魏军作战。
一旦战败,关中空虚,必然危如累卵,他的辛苦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说说安定均田的事吧。」刘义真转移了话题。
杜骥于是详细介绍起了他在安定郡分田的情况。
得知将士们分到田地后,对自己感恩戴德,刘义真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又问:「留驻将士的妻儿可曾迁了过去?」
「回禀世子,臣南下之前,刺史府已在料理此事,王刺史曾言,入冬前定能将他们安顿。」
长安与安定相距甚远,而老幼走得又慢。
当年刘备撤出新野时,带上新野百姓,日行不过十馀里,如今这群将士家属要被迁到安定郡,确实需要走上两三个月。
「不仅是要把人送到地方,也得将他们妥善安置。」
「世子放心,臣在安定时,与王太守组织军民修屋砍柴,就连过冬的柴炭都已备齐。」
「如此甚好。」刘义真点点头,再问:「曲辕犁可有进展?」
杜骥闻言,终于露出一丝愧意:「臣忙于均田,一直疏于此事,匠人钻研数月,始终未有进展。」
刘义真也不怪他:「是我安排给你的事务太繁,致使你分身乏术,如今来了建康,可为起部郎中,掌百工之籍与工程督造,着你继续组织匠人研讨曲辕犁。」
起部最初是由晋武帝司马炎设置,隶属尚书台,为诸曹之一,起部郎中是起部曹的主官,秩六品,资历深者可称起部侍郎,隋朝以后,起部改称工部。
刘义真顿了顿,继续道:「曲辕犁重在轻便灵巧,我只有一个要求,一牛一夫即可耕地,度世务必用心。」
「臣必不负世子所托。」
杜骥也很清楚,如果真的能够研制出刘义真想要的曲辕犁,使耕种方式由二牛三夫转变为一牛一夫,究竟意味着什麽,这无疑是一件泼天的功劳。
即使刘义真不提醒,他也会用心此事。
说过了公事,刘义真叙起私情:「此番南下,度世有何感受?」
杜骥感慨道:「江南风物迥异于关中,建康繁华更在长安之上。」
刘义真笑道:「居建康,大不易,度世是否寻到了住处?」
「臣急于拜谒世子,妻儿皆在宫门外等候,尚未安置他们。」
「既如此,不如暂时住在宋公府,等寻到了合适的宅邸,再搬也不迟。」刘义真提议道。
杜骥闻言,拱手称谢,又道:「臣入台城前,拙荆也曾央臣向世子道谢。」
「是因为大赦?」
「正是,丈人一家能够得赦,拙荆感激涕零。」
「这是天子的恩典,何需谢我。」
「今上若无世子扶持,何来恩德。」
刘义真暗暗颔首,自己辅政以后,如果推行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政策,需得注重宣传,让百姓明白,恩德出于刘令君,而非天子。
做好事不留名,那不是刘义真的一贯作风。
「度世先去安顿家眷吧,不要让他们等急了,也不必急于履职,此番南下,一路舟车劳顿,先把身体养好,再来尚书台赴任也不迟。」
当年永嘉南渡的那一批士人,就有很多因为水土不服,适应不了南方气候,加之奔波劳累而因病早亡。
刘义真可不想杜骥落得同样的下场。
「臣多谢世子关心。」杜骥说罢,拱手告退。
待他走后,刘义真再度翻阅起往年的政令,直至黄昏,到了下值的时候,这才离开。
车驾回到宋公府时,刘义隆丶刘义康已在府外等了许久。
一般情况下,刘义真还是会住在宋公府,除非是离开尚书台晚了,才会在台城的宿舍里将就一晚。
「阿兄。」
待刘义真下车,二人一左一右凑了上来。
「今天的功课如何?」刘义真边走边问。
来到建康后,刘义真就已经为他们聘请了老师。
刘义康迫不及待地抱怨:「先生今日教授的是《论语》,好生无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