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风起兮(1 / 2)
第77章 大风起兮
没有人会比公孙弘更了解董仲舒。
在甘泉宫方面传出陛下携李夫人雍五时的消息,公孙弘第一时间就猜出了背后的意图。
不顾老迈,公孙弘亲乘车架来到了北军。
围在燎炉的边上。
刘据为公孙弘斟了碗茶,「老相国,先暖暖身子。」
公孙弘端起而又放下,「上君,这茶,臣现在是真的喝不下,陛下与李夫人去了密时,当雍地五时祭罢,天地间必有大乱。」
祭祀丶祥瑞,这在儒家侍君术中是连着的,世人素来愚味,这个连招,几乎无往不利。
如果陛下重新「获得」苍天认可,洗去身上的宗亲之血,宣布龙体得愈,改过自新,上君没有理由不还政陛下。
虽说陛下执政不执政,对现有的政局而言影响不大,军丶政丶财丶刑,太子宫四位一体,陛下哪怕回到长安,回到未央宫,也不太可能翻盘,但能不让陛下回来,还是不回来的好。
陛下不在,在国政上,能少好多阻力。
「雍五时啊。」刘据笑道。
秦最知名和最重要的祭祀,包括祭祀陈宝,以及祭祀白丶青丶黄丶赤四位天帝的雍四时。
而雍四时是指秦人几百年间陆续在雍地建立的祭祀四位天帝的祠。
雍城是秦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接近三百年,历十九任国君。
楚汉相争时,高祖皇帝好奇地问群臣:「我听说一共有五位天帝,为什麽秦人只有四时呢?」
没人能解释原因,高祖皇帝便自圆其说:「我知道了,还有一帝是在等待我来补齐。」
高祖皇帝建立大汉后,兑现了当初之言,在雍地又建了北时,日黑帝祠,雍四时从此变成了雍五时。
但在高祖皇帝时期,雍地祭祀只令有司主持,天子并不亲自前去,
孝文帝前元十五年,天上出现了日食,以为灾祸,为了应对天灾,孝文帝一边将发生日食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近乎罪己,一边举贤良方正,然后,雍地就有了黄龙现身的祥瑞,大汉天子自此开始御驾前往祭祀。
套路之所以能成为套路,别的不说,就胜在两字,好用。
不过,按照秦汉礼仪,惟有皇帝丶皇后才能祭祀雍时,父皇携宠李夫人去祭祀,和仲秋射猎上与王夫人同乘御车,本质上没有什麽差别。
可以不做的事非要做,目的就一个,给母后和他添堵的。
我那小心眼的父皇陛下啊。
「上君该作何解?」公孙弘询问道,
陛下丶董仲舒的手段,既然能看透,他就有了破解的手段,侍君术的对面,是屠龙术。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这一套,公羊家很是擅长。
但能伤陛下的手段,就必然会伤及储君,不到万不得已,公孙弘是不会去展示屠龙术的。
伤人伤己。
刘据对公孙弘看似急切却又透露着从容的模样若有所感,笑着望着他,君臣二人,像极了一大一小两只狐狸。
「渭水之北也有五帝庙,父皇能做的事,寡人也能做啊。」刘据慢慢说道。
早在选拔亲卫时,他就注意到渭水之畔有完整的五帝之时,没想到,竟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公孙弘眼晴一亮,这才想起来,孝文帝前元十五年雍地亲祭五帝后,命令礼官在长安附近丶渭水之北复制了一套五帝庙,以便就近让祠官祭祀。
陛下能祭祀,储君也能祭祀,甚至,还能做得更好。
按照大礼制,雍五时祭祀时,礼仪官员的太常,其属官太乐丶太祝丶太宰丶太史丶太下丶太医六令丞都要在。
陛下归政之心迫切,哪里顾得了那麽多,没有调动太常署官就上了路,倒是给了更多的机会。
「上君要亲祭五方天帝?」
「不是寡人。」
刘据想到父皇的所作所为,淡淡一笑,说道:「许久未见母亲了,就请母后出宫,渭水领祀五帝,上祭天地,下慰黎民吧。」
「这——」
公孙弘惊了。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一个领祀,或者命令有司主持雍地祭祀的女子,名日:吕雉。
大汉的高后,不似女帝胜似女帝的存在,
上君不仅要劫截陛下的胡,还要反添堵回去,今朝不同往朝,史馆已开,史笔还以今往前写,
皇后祭祀着,史笔写着,待到后世,卫后之名或仅次于高后。
高后丶孝惠帝之景,皇后丶上君之景,会让无数后人魂牵梦萦。
公孙弘不敢再想下去,却有几分犹豫。
「从讴者到卫后,老相国似乎无法接受。」
「臣绝无此——」
「但高后当年也商女啊。」
刘据没有怪罪的意思,但打断了公孙弘的话,「难道说,老相国以为我不如孝惠帝,我的母亲不能与高后相提并论?
高后的嫁妆,是『贺万钱」,我母亲的嫁妆,是我的舅舅丶大司马卫青,是我的大兄丶冠军侯霍去病,还有寡人,大汉储君。」
纵观历史长河,无论前世今生,哪个太后丶皇后能比得上母亲?
爱你,母亲。
公孙弘起身离席,跪伏于地说道:「臣知错。」
刘据离席双手将他扶起,「老相国,『琴挑文君』之事,您是了解的?」
「回上君,臣知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