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人口(1 / 2)

加入书签

第126章 人口

奴隶制。

可以说是井田制的孪生制度。

三代以来,天子丶诸侯王丶大夫,都拥有大片封地,这就是私家井田。

这种私家井田,主人对土地虽然也没有名正言顺的最终处置权,但却比平民百姓仅有的耕作权大大进了一步。

只要贵族不犯罪,不招天子讨伐,不在战争中失败,这些土地实际等同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转让丶赠送甚至买卖。

有了土地,就得有人耕种,天子丶诸侯和大地主,就把战俘丶罪犯以及各种原因依附于他们的穷困庶民,强力安排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这些人便是奴隶。

奴隶主除了给耕耘者留下仅够生存的物品,收获物必须全部上缴奴隶主,天子和大大小小的诸侯封主丶大地主及其家眷,正是依靠从这些「奴隶井田」和平民百姓的公田缴来的收获物,维持着军队丶官吏和舒适富裕的生活。

官私井田的劳动者奴隶,也叫做隶农,他们没有官府承认的平民身份,官府籍册也不登记他们入册。

这些人的身份只存在于贵族的「奴籍」之中,甚而来源于战俘和罪犯的奴隶,脸上还烙有或刺有贵族特有的印记,即或脱逃,也无处容身,世世代代,奴隶们只能在贵族的井田里无偿劳作。

这种被强力禁锢于井田中的耕作奴隶,是奴隶制中最多的存在。

另一种奴隶,是劳工奴隶,又被分为官府奴隶和私人奴隶,来源也是战俘丶罪犯家眷及穷困潦倒者,官府奴隶除了做仆役外,就是听从官府命令做苦役。

随着卫鞅变法彻底废除了井田制,孪生的奴隶制却并没有结束,而是迎来了新的发展,奴隶被彻底划分为官奴隶和私奴隶。

官奴隶主要来源于罪人和战争俘虏,私奴隶则可以通过买卖丶继承等方式获得。

尽管高祖皇帝入关时约法三章,但大汉仍沿用秦法,包括连坐收孥法等,孝文帝时期曾试图废除收孥相坐法,但实际上并未完全执行,一人犯法,妻儿连坐,延宕至今。

尤其是摊上了当今陛下,施行酷吏政治,株连丶连坐大行其道,官奴这个优质「财货」,又怎麽能放过呢。

正所谓有样学样。

天灾人祸之下,大汉权贵不但广泛地兼土并地,也以人口买卖的形式,招纳了无数奴隶,或者说奴仆,不入朝廷籍册之中。

在传统社会下,人口,就代表着生产力,大汉立国以来,人口逐渐恢复丶增长,但红利,却让达官显贵丶地方豪族给吃了。

有了人,有了粮,地方豪族歪心思随之而起,买卖丶冶炼铁器,将之武装起来,成了护院私卫,有甚者,家中豢养着死士。

这就是为何一起杀戮,就有成千上万人人头落地的原因之一,主丶奴俱殇。

孝文帝没能做到的事,上君能做到吗?

能!

上君丶丞相丶大将军如同大汉江山的那个「山」字,坐在宣室殿中,注视着中外两朝公卿丶列侯丶宗室大臣们,给出了选择。

土地或人口,二选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