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2(1 / 2)
我不是要责怪妈,只是再这样下去,咱们从金陵带来的家底..."
薛姨妈忽然抓住女儿的手:"宝丫头,你说...要不要去求你姨母..."她声音越来越低,"你姨夫在朝为官,或许能管束蟠儿..."
宝钗沉默片刻,轻轻点头:"妈明日备上厚礼,我陪您去。"
次日清晨,二太太王氏刚用过早膳,就听金钏儿报薛家母女来了。她忙命人请进内室,见薛姨妈眼睛红肿,宝钗虽强作镇定,眉间却笼着愁云。
"这是怎么了?"王氏拉着薛姨妈的手,"姊妹间有什么不能说的?"
薛姨妈未语泪先流,宝钗代母亲将薛蟠近日所为细细道来。王氏听完,拍案怒道:"这孽障!"又安慰薛姨妈,"妹妹放心,我这就去寻老爷。"
贾政这日休沐,正在书房临帖。见太太匆匆进来,身后还跟着抹泪的薛姨妈和垂首的宝钗,不由皱眉:"这是..."
王氏将事情说了,末了道:"老爷,蟠儿虽不成器,终究是亲戚家的孩子。若任由他在外生事,将来连累的可不止薛家。"
贾政捋须沉吟。他前次考校薛蟠学问,那蠢材连《论语》开篇都背不全,实在不堪造就。但看着太太恳切的目光和宝钗恭谨的姿态,终是叹了口气:"既如此,明日让他到族学里跟着宝玉他们读书罢。只是..."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宝钗一眼,"读书在个人,若他自己不肯上进..."
宝钗深深一福:"姨父大恩,宝钗铭记。哥哥那里,我会日日督促。"
二日后,贾家族学的课堂上,薛蟠哈欠连天地趴在桌上,面前摊开的《孟子》崭新得能照出人影。贾代儒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地讲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窗外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吵得薛蟠心烦意乱。
"薛大爷,"坐在后排的贾蔷捅了捅他,"今儿晚上锦香院有新来的姑娘,听说会唱全套《牡丹亭》..."
薛蟠眼睛一亮,正要细问,忽见窗外闪过一道熟悉的身影——竟是妹妹宝钗带着莺儿,正与代儒的老妻说话。他顿时蔫了,知道今晚的乐子又要泡汤。
而此时京郊的温泉庄子里,黛玉正与贾玥在桂花林中漫步。前夜的雨落在枝叶间流淌,被阳光一照,便化作晶莹的水滴落下,中途映射出耀眼的光。贾玥忽然指着远处:"姐姐快看!"
黛玉顺着她手指方向望去,见一株老桂花树下,沈氏与荀氏并肩而立,两人不知说了什么,同时笑起来。阳光透过桂枝,在她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场景美好得如同画中。
"怎么发起呆来?"贾玥碰碰黛玉的手肘。
黛玉轻声道:"我在想...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贾玥折下一枝半开的桂花插在黛玉鬓边,笑道:"正因易逝,才要珍惜当下。姐姐且看这梅花,明知开不长久,不还是拼尽全力绽放么?"
黛玉怔了怔,展颜一笑。山风拂过,吹落鬓边的桂花……
宁国公府里,襄宁长公主正倚在榻上闭目养神,素梅姑姑匆匆进来,低声禀道:“公主,外头传得沸沸扬扬,薛家大爷又闹出荒唐事了,竟和忠顺王府的人争抢一个妓子,闹得满城风雨。”
襄宁长公主眉头一皱,啐了一口:“薛家这孽障,真是丢尽了脸面!”她叹了口气,又想起荣府的事,心中烦闷。
荣府虽富贵,但在文官中却无人脉,为了子弟科举,特地在府中开办学堂。宁府虽不管学堂之事,却也默许旁支子弟前来就读。可惜,这学堂里尽是些混日子的纨绔,整日嬉闹,乌烟瘴气。除了已逝的贾珠早年在此读过两年书,后来府中另请名师教导,才考取了功名。其余人,连个秀才都未中过,可见这学堂是何等模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