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8(1 / 2)
却软得像面条,整个人又跌回榻上。
与此同时,贾环被叫到了王氏院中。王氏和颜悦色地递给他一卷佛经:"好孩子,抄经是积德行善的事。你且在这里安心抄写,不必急着回去。"
贾环虽心中疑惑,却不敢违抗,只得乖乖坐在书案前。他隐约听见窗外有丫鬟议论赵姨娘身子不适的消息,心中焦急,却被王氏派来的嬷嬷看得死死的,连如厕都有人跟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姨娘越来越虚弱。她整日昏昏沉沉,有时一睡就是一整天,醒来也是头重脚轻,连梳妆的力气都没有。贾环则被拘在王氏院中,每日抄经到深夜,母子二人竟难得见面。
府里下人们私下议论纷纷,都说赵姨娘是得意忘形,遭了报应。只有几个老成的嬷嬷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却谁也不敢多嘴。
一个月后的傍晚,赵姨娘强撑着从榻上爬起来。铜镜中的她面色蜡黄,眼窝深陷,哪还有当初的明艳模样。她颤抖着手给自己倒了杯清水,忽然想起那日周瑞家的反常殷勤。
"莫不是那位好太太使了什么手段..."她喃喃自语,脑海中闪过王氏那张永远慈悲的脸。她太了解这位正室太太的手段了——当年得宠的钱姨娘柳姨娘不就是突然得了怪病,被赶出府,送到庄子上的吗?
赵姨娘咬破舌尖,用疼痛让自己清醒。她摸索着从箱底取出探春出嫁前留给她的玉佩,紧紧攥在手心。
次日清晨,赵姨娘破天荒地梳妆打扮,涂了厚厚的脂粉掩盖病容。她扶着丫鬟的手,一步三晃地往史太君的荣禧堂走去。
"老太君万福。"赵姨娘跪下行礼,声音虚弱却坚定,"奴婢昨夜梦见三姑娘了,她说在王府一切都好,就是惦记着家里..."
史太君原本半阖的眼睛睁开了:"探春丫头有信来?"
"回老太太,没有正式的信。"赵姨娘眼圈一红,"只是奴婢这心里总不踏实,自三姑娘出嫁后,奴婢身子一直不好,环哥儿又被拘着抄经...奴婢想着,莫不是冲撞了什么..."
史太君何等精明,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她眯起眼睛打量着赵姨娘憔悴的面容,又想起近日府里的风声,心中已明白了七八分。
"你且宽心。"史太君拍了拍赵姨娘的手,"探春是我嫡亲的孙女,她既嫁得好,你们母子自然也该过得好。回头我让人去王府送些东西,顺便问问探春的意思。"
赵姨娘伏地叩首,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见的冷笑。她知道,自己这场病,该到头了。
第179章
贾迎春坐在雍王府西侧院的厢房里,手指轻轻抚过妆台上那面模糊的铜镜。镜中映出一张苍白的脸,眉如远山,眼似秋水,却少了新嫁娘应有的喜气。府里补上的嫁妆单子就摊在桌上,上面罗列的物件不足原先说好的三成,且多是些不值钱的摆设。
"姑娘,该用膳了。"丫鬟绣橘轻声提醒,将一碗清粥并两样小菜摆在桌上。
迎春点点头,目光扫过那寒酸的饭菜,却什么也没说。自三日前被一顶小轿从荣国公府侧门抬进这雍王府,她就知道自己的处境。
老祖宗为了避开宁国公府襄宁长公主的耳目,匆忙将她和探春分别送入了两位王爷府中。说是庶妃,实则与妾无异。
"听说三妹妹那边..."迎春刚开口,又止住了。绣橘是她从贾府带来的贴身丫鬟,也是她在这陌生府邸唯一能说几句体己话的人。
绣橘会意,压低声音道:"刚听厨房的婆子说,景王府昨日闹了场风波。景王妃当众责罚了一个庶妃,说那庶妃不懂规矩,竟敢穿正红色的衣裳。"
迎春的手指微微一颤。探春最爱红色,出嫁前还特意做了件海棠红的褙子。她闭了闭眼,仿佛看见妹妹倔强挺直的背影被押跪在景王府冰冷的地砖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