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千年的疲惫啊(1 / 2)
第159章 千年的疲惫啊
没有人能够独揽世界,也没有人能拥有全世界,总体上,大家在拥有这方面都是残缺的。
所以,有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对于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交换资源是一门需要专门学习的技能,就像云策这一次拿军功跟曹锟做出的交换,就是一场很经典的交换。
侮辱性的杀死了三个鬼子牛骑兵,这对云策来说是有后患的,能得到的也就是一个来自铁围关的簪袅爵。
这个爵位在旁人看来很珍贵,对云策这个从来没打算当什麽勋贵的人来说,就显得非常的鸡肋了。
现在好了,把牛骑兵塞牛屁股里的是丘壑州曹氏的大公子曹锟,跟他云某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只不过从中取到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利润,比如一条持久的商道,比如一个持久且固定的买家。
其实,大汉英姿勃发的少年人是很鄙薄云策这种交换手段的,他们喜欢用胯下马。掌中枪为自己跟家族博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样的人在铁围关有很多,他们就像晴空下的骄阳,喜欢用自己的热情来普照大地,更喜欢朗朗的晴空中只有他这一颗太阳,尽管大汉的夜晚告诉他,天上足足有三颗月亮,他们还是固执的认为,只有满月才算月亮,其馀的两颗不知所谓的东西,对他们的生活毫无影响。
云策以前读《荀子》的时候,读到过一句话——荀子说人有三不祥,其一,幼而不肯事长,其二,贱而不肯事贵。其三,不肖而不肯事贤。
这句话初读的时候,会让雄心满满的少年人极度的沮丧,总觉得自己新生的腰肢不能为这些东西弯折。
不过,把这句话换一种方式再诉说一遍,大家的接受度就高多了——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慢而拙交者,可亡也!
人事与国事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一个小,人们就误以为可以改变,另一个因为大,所以就奉为圭臬。
云家虽然是地方豪强出身,但是呢,绝对是一个有文化的豪强,就算粗鄙如云临川者,也是讲武堂出身的有文化的军官。
因此,云氏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并非沿用地方豪强的以力压人的习惯,而是更多的采用了儒家的一套行为准则,就是这些行为准则,让云氏在突遭变故,还能在狼刨水继续苟活的原因。
云策知道这一次的事情,获利最大的是曹锟,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件小小的功劳,只有在曹氏手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以前,在地球上的时候,云氏也经常得到这样的交换机会。
如今,云氏在大汉沦为寒门,做出这样的交换很正常。
云策睡了不到五个小时,天就亮了。
老管家跟武士首领曹领似乎没有继续跟鬼子在这里纠缠的意思,太阳出来的时候,就拔营一路向北。
铁围关就在正北方一百六十里处,昨夜的宿营地黑石滩上,原本有一处铁围关下辖的小堡垒,云策在离开的时候,看到了那个被鬼子拆的只剩下几个石头墩子的堡垒。
只要看看石头墩子上风雨斑驳的模样,云策就知道,铁围关在跟鬼子长时间的对峙中,已经落于下风了。
站在枣红马的背上极目四望,像黑石滩这样的残破堡垒遗迹还有很多,从这些密布的堡垒残迹就能想像的到,昔日荒原上大汉堡垒林立,将鬼子压缩在清河高原上寸步不得下山的胜景。
如今,鬼子肆虐荒原,而大汉却只能困守铁围关孤城,攻守之势已经改变了。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甚至说只要长眼睛的人都能看的清楚明白,而此刻的长安城,正在进行着大汉前所未有的内斗,他们恨彼此,胜过了恨大汉的死敌。
寒冷的风都是从清河高原上吹下来的,就像大汉目前所有的威胁都是来自清河高原上的鬼子一样。
前者,在片刻时光里,就让云策的铁甲冰冷的难以触碰,而后者,则让凶猛如云策者,也必须时刻保证自己的武器可以随时从刀鞘,弓鞘,箭囊里拿出来迎敌。
黑石滩上,这支来自丘壑州的兵马损失了大量的斥候,因此上,云策就领命成了这支军队中新的斥候首领,专门负责打探军队前后左右所有方位的安全信息。
好在,枣红马不怕冷,跑的也快,即便是兜着车队跑圈,枣红马也能很轻松的应付。
车队在荒原上又走了八十里之后,云策才第一次遇见了来自铁围关的斥候小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