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 我真该死……(6.8k二合一)(1 / 2)

加入书签

第171章 我真该死……(6.8k二合一)

黄兵拿着杂志,看着周砚愣住了,认真琢磨着他的话。

周砚接过黄莺手里的两本杂志,把名字签上。

虽然他也不知道为什麽要在一碗跷脚牛肉旁边签名,但毕竟这是饭店年卡VIP,这种不算离谱的要求,尽量满足。

这兄妹俩,每天来店里消费七块,极其稳定。

周砚收起钢笔,看了眼黄兵。

他生平最讨厌舔狗了。

有这功夫,不如多挣点。

还有!

1984年,在嘉州骑嘉陵70当舔狗?

人怎麽能同时拥有嘉陵70和自卑呢?

黄师傅也是个神人。

黄莺喜滋滋的收起杂志,给黄兵翻了个白眼:「就是!你要真上头了,就跟她回家搬包谷,别回来了,看到就烦。」

「黄莺,你——你这就有点过分了啊。」黄兵急了。

「我才懒得管你,反正花的不是我的零花钱。」黄莺撇撇嘴,转而看向周沫沫:「走,沫沫,我们继续画画吧。」

「嗯嗯!」周沫沫点着脑袋,牵住了黄莺的手。

黄兵一脸羡慕的看着周砚的脸:「我要长成你这样,雪儿肯定不会考验我了。」

不过他很快就推翻了这个想法,「如果我长成这样,该接受考验的应该是她了吧?」

周砚看着他,这家伙叽里咕噜说什麽呢?

「砚哥,你该不会还没谈过恋爱吧?」黄兵突然问道。

「女人只会耽误我挣钱的速度。恋爱?狗都不谈。」周砚撇撇嘴。

「你你你—-简直是暴天物!」黄兵恨铁不成钢,「我要是长成你这样,我一个星期换一个女朋友!」

「那你大概率要吃花生米的。」周砚认真道。

「算了算了,不说这个,我上个月那个女朋友,前几天跟我小弟好上被我撞见了,不要脸的狗男女!现在追的这个雪儿是个文艺女青年,光刷礼物怕是追不到手。」黄兵往周砚身边凑了凑,低声道:「砚哥,你的字那麽好看,会写情书吧?」

「情书?」周砚有点迟疑,他给夏瑶写的不算吧?

黄兵从他的迟疑中看到了希望,连忙道:「不白写,你帮我写一封情书,我给你一块钱代笔费。」

「一块?」周砚手指动了一下。

「再加一块!」黄兵咬牙道,「只要写一页纸就行!」

周砚笑着握住了他的手,笑容诚挚:「什麽钱不钱的,我们是朋友嘛。」

这字不白练啊,一页情书挣两块,抵得上来福卖两板豆腐了。

情书他没写过,但情书老王子的笔记他没少记啊。

开场语,结束语,还有各种文艺语录,信手拈来。

周砚看了眼表,笑着道:「走,现在就给你写。」

「要得!」黄兵乐呵呵地跟着进门。

一旁的黄莺抬起头,无奈摇头。

十分钟后,黄兵拿着一张信纸喜滋滋地出门来,嘴里还念着:雪儿,见字如唔,展信舒颜柜台旁,周砚的把两块钱放进钱箱,美滋滋转身进了厨房。

加钱哥还是爽快,十分钟两块钱到帐,这钱太好赚了。

「写得太好了,文采斐然!这两块钱可真值!」黄兵连连称赞,雪儿看了肯定会答应。

「我看看。」黄莺凑了过来,

「小姑娘家家看什麽。」黄兵立马把信折好收到贴身口袋里。

「爬!不给就算球!」黄莺咬牙切齿。

晚上。

招待所二楼,房间里。

小桌上摊开两张油纸,装着卤猪头肉和卤牛肉。

桌上摆着三个酒杯。

何志远和黄琛相对而坐,举杯畅饮。

不胜酒力的小季已经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黄琛夹了一块猪头肉喂到嘴里,一边嚼一边感慨道:「没想到这张记卤味的背后,竟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还得是你才能挖出来啊,我这十年来时常去老周家慰问,都没听张老太提起过。」

「你不晓得很正常,这些事情,老辈子一般不得摆。」何志远抿了口酒,开口道:「傍晚的时候我去转了一圈,桥头丶码头那边摆摊卖汤锅的个体户还不少,我和小李粗略统计了一下,足有十二家,都是周村的杀牛匠家属自产自销,也算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汤锅确实不少见,周村杀牛匠规模这两年大幅增长,牛杂那些不太好外销,又必须当天进行处理的边角料,就会拉到镇上来做成汤锅卖掉。」黄琛点头,笑着说道:「其实周砚做的跷脚牛肉,就是周村汤锅,不过他做的更好吃,取了个比较特别的名称。」

「你分管苏稽经济,我给你提个建议,或许可以尝试推动脚牛肉规模化效应。这事要能做成,不光能让做脚牛肉的个体户们赚到更多钱,如果能把嘉州的游客吸引到苏稽来,吃喝玩乐样样都是钱,那可就是苏稽发展的机会了。」何志远放下酒杯,笑着道:

「你瞧新津的黄辣丁已经名声渐起,不少蓉城老饕会在节假日专程跑到新津去吃野生黄辣丁,做黄辣丁的饭店也是越来越多,生意相当红火。」

黄琛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放下筷子认真请教道:「你见多识广,该如何去推进这件事会比较合适?现在那十多家卖汤锅的摊摊,说实话,味道比起周砚的脚牛肉还是差点意思。

莫非让周砚把配方分享出来?这恐怕也不是很合适,人家就是靠着这个挣钱的,生意才刚走上正轨。」

「配方就莫想了,周砚这娃娃精明得很,把我的团团转,就是一点秘方都没给我透露,反倒让我心甘情愿的给他打了个GG。」黄琛笑看摇头,

「但他也不是吃独食的人,码头上也有家『周记跷脚牛肉』,是两兄弟开的,我本来以为是别人看周砚的跷脚牛肉卖的红火,跟着改名硬蹭,后来坐下点了一份,发现味道和周砚做的相差无几。」

「和老板聊了才晓得,原来那两兄弟是周砚的堂哥,名为周杰和周海,跟周砚学的手艺。码头上六七家卖汤锅的,他们家价格卖的最贵,但生意反倒是最好的。」

「我给的建议,是保护好『周记跷脚牛肉」这块金字招牌。你们去帮周砚把这个商标注册下来,然后严格查处冒名的摊贩,免得后面到处都是『周记跷脚牛肉」,要是客人来了上当受骗,口碑败坏,就很难做的起来了。」

「苏稽不大,有两家高品质的跷脚牛肉,这两年完全撑得起外来的客流,先把招牌做起来。只要跷脚牛肉生意红火,很快镇上其他卖汤锅的个体户就会主动提升手艺,改进汤锅的配方和做法,不断去接近周记跷脚牛肉的水平。」

「别家的汤锅我看了,食材是没得问题的,就是手艺稀撇。但只要看到做脚牛肉有钱挣,劳动人民自然会绞尽脑汁钻研改进,提升品质,和周记跷脚牛肉对标。」

「所有形成规模化的美食,基本上都有这个过程,配料上的差异,得到不同的风味,

再过几年,就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反倒比千篇一律更令人着迷。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监管,不让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出现,就是你们应该做的事情。」

黄琛不知什麽时候已经拿出了笔记本,手里拿着钢笔刷刷记录着,很快写了半页纸。

合起笔记本,黄琛提杯道:「你这建议相当专业和有建设性,乘着你们《四川烹饪》

杂志的东风,明天开会我就把这件事提交讨论,看看我们还能做些什麽。」

「周砚,我觉得跷脚牛肉可以加个二三十碗,天气慢慢冷下来,吃跷脚牛肉的客人越来越多了,一百二十碗有点不够卖,中午就能卖掉八九十碗,晚上很多客人想点吃不到。」赵走到柜台边,看着正在记帐的周砚说道。

周砚抬头道:「要得,那明天先加二十碗,如果后面点的客人增加,再继续加。」

「最近来吃跷脚牛肉的客人,除了厂里的工人,我看还有一些是镇上的老师和政府的工作人员。」赵笑容满面:「我看我们饭店的口碑也是越做越好了!」

「那是,有你和老汉坐镇门口丶大厅,客人的体验感是拉满了的,都是笑着出门去的。」周砚笑着说道。

「我切个肉顶多有点苦劳,都是你妈的功劳。」倒了洗脚水进门来的老周同志笑着接过话头。

「喷喷,你们父子俩是越来越会说话了。」赵嘴角上扬,心情那叫一个美。

「我呢?我呢!」周沫沫举起小手,满脸期待的看着周砚,小脸上写满了「快夸我!

快夸我!

「周沫沫小朋友,最佳销冠!」周砚给她竖了个大拇指,从钱箱里抽出一毛钱:「来,这是今天的奖金,有请销冠领奖。」

「天呐!又是一毛钱!」周沫沫眼晴都亮了,两只小手捧看递向周砚。

周砚表情庄重的把钱放到了她的手上,勉励道:「周沫沫小朋友,请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嗯嗯。」周沫沫收了钱,跑过来一把抱住了周砚的大腿,笑容格外灿烂:「锅锅,

我爱你!」

「乖。」周砚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小小一只软糖,抱着你的腿说爱你,谁的心不化啊。

赵和老周同志站在一旁,脸上也带着盈盈笑意。

「好了,去睡觉觉,让你锅锅早点把帐记好休息。」赵过来把周沫沫抱起。

「锅锅,晚安。」周沫沫冲着周砚摆了摆手,扭头环住了赵的脖子,在她耳边奶声奶气道:「妈妈,我有好多好多钱钱哦,以后我给你买一个金项炼好不好?就像方方妈妈戴的那条一样。」

「哎哟,我么女这麽有孝心的?妈妈好开心哦。」赵笑得合不拢嘴。

「那你明天早上还给我做鸡蛋饼嘛,多放一点点糖。」小家伙说道。

「要得,晚上我吃你画的大饼,明天我也给你煎个鸡蛋饼嘛。」赵抱着周沫沫上楼去了。

「帐记完杀两盘不?」老周同志拿出他的手搓棋盘,看着周砚问道。

「来嘛,哪个怕哪个!」周砚把最后一卷钱丢进箱子,合上帐本。

两个臭棋篓厮杀三局,第三局以周砚一步险胜,二比一拿下。

「不对不对,我走错了,我不走这里。」

「老汉,落棋无悔真君子哈!」

「莫要得意,棋差一着,明天晚上重新来过!」老周同志收了棋,一脸懊悔地上楼去了。

周砚心情大好,从柜子里取出信纸,拿起钢笔给夏瑶写了封信,和她分享了上《四川烹饪》杂志的事,以及近来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趣事。

洋洋洒洒又是三页纸,在落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周砚才发觉自己的嘴角因为上扬太久有点发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