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6(2 / 2)

加入书签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i????????é?n?2????Ⅱ?5?.???ō???则?为?屾?寨?站?点

所以吕夷简和夏竦方才所献之策,一旦实施到位,对经略西北,遏制西夏确实有极佳的效果,对辽国却无影响。

王曾的问话,他们也不会回答,万一辽国真用为西夏出头的借口,南下再掀战事,这个责任可担当不起!

眼见主战主和局势再要逆转,刘娥的声音传出,语气依旧平和,话题却是一转:“去年老身寿辰,辽国使节团来贺,还有两月,就是辽主寿辰了吧?”

王曾马上明了其意,拱手道:“是!”

刘娥直接道:“既然王相担忧辽国,此番出使,不妨探一探辽夏关系,再回来商议安边之策!诸位卿家有何人可荐?”

两府重臣抿了抿嘴,面色都微微有些古怪。

这用举荐?

自从曹利用去后,敢在这种时刻出使辽国,又已经展现出极强外交手段的朝臣,除了埋首在馆阁修史的那一位外,还能有谁?

“看来众卿皆有人选了……”

刘娥声调微扬:“招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狄进,来崇政殿议事!”

第三百四十七章 升官!出使!

“明远!明远!”

公孙策骑在马上,身后跟着规模颇为简陋的使节团,徐徐进入京师城门,第一声呼唤都没有听见,第二声才回过神来,看了过来,拱手笑道:“原来是伯庸兄!”

在城门前翘首以盼的正是王尧臣,看他神色泱泱,关切地道:“明远无恙吧?”

“我无碍的!只不过……”

公孙策叹了口气:“唉!别提了,被架了出来,硬是不让我查那案子!”

他此行不单单是没能把李元昊带回国朝,西夏人还实在过分,明明有重大的杀人案,居然不让他查,硬生生将他赶出了境,以致于回返的路上浑身难受。

王尧臣失笑,旋即又正色道:“此番西夏,能逼得李氏父子暴露出狼子野心,明远已是大功一件了!”

公孙策摇了摇头:“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如实所言,他们就急了,卫慕氏遇害,实在出乎意料……”

王尧臣面露古怪:“这……待得仕林到了,再详述吧,我们都对西夏之事,很是好奇!”

公孙策一奇:“对了!仕林呢?”

“他在礼部和三司使交接任职!”

王尧臣道:“太后授仕林太常丞、三司盐铁判官、史馆修撰、差契丹主生辰使,不日将出使辽国!”

公孙策眉头扬起,由衷地为好友高兴:“仕林这般才干,正该受此重用!”

本官方面,秘书省著作郎晋为太常丞,如果之前狄进接受了御史言官的举荐,可能就会以太常丞知谏院,不过他那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