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56(2 / 2)

加入书签

王曙微微点头:“如今两府边臣,皆有人言不惜一战,依你之见,我军若入夏地,能否再败敌蛮?”

这位既然摆出推心置腹的态度,狄进当然不会弯弯绕绕:“依下官之见,若是开战之初,我军冒进,入夏腹地,受沙漠瀚海的地形和缺少良马的后勤限制,基本是败多胜少之局,然李德明求胜心切,遭遇惨败,此时挟势杀入,我信刘将军可再败夏人!”

王曙倒是没想到这位会给出如此回答,心头一奇,面上都表现出几分诧异:“仕林之意是……赞成速战?”

“不!”

狄进摇了摇头:“恰恰相反,正因为我军兵威正胜,可高歌猛进,直入河西腹地,于整体局势而言,反倒会产生阻碍!”

王曙不解:“这是为何?”

狄进道:“因为李德明审时度势后,会逃!”

“逃?”

王曙没有军事经验,但也绝不愚蠢,稍加思索后,突然明白了:“他会避我军锋芒,学其父李继迁,转战河西,漂泊不定?”

“是的!”

狄进沉声道:“李德明在夏州经营二十余载,创下偌大的基业,我朝封他为‘西平王’,他却野心勃勃,不甘于只是藩属之王,开始兴建都城和皇宫,有了称帝之心,若非后来突出变数,其妻卫慕夫人已然是皇后,其子李元昊则为太子!”

“换做常人,很难弃下他苦心经营的地盘,但此番两国大军压境,他孤注一掷的入侵又失败,这个时候如果再坚守都城,反倒会被一网打尽……”

“相反,如果李德明有魄力,弃下兴庆之地,局势又完全不同!”

“我朝与党项人的贸易已经断绝,西夏物产贫瘠,多仰仗盐业,现在没了贸易所换取的物资,生活必定困苦,这个仇恨的对象原本是李德明李元昊父子,是他们为了满足私心野望,弃和平的生活不顾,最终落得这般下场!”

“但我军入河西之地,不可能对当地番人秋毫无犯,在这般内外的生存逼迫下,那些党项部落自会同仇敌忾,反过来敌视我朝!”

“到那个时候,便是重回李继迁时期,越败越战,越挫越勇……”

王曙是真宗时期的老臣,自然清楚当年李继迁如同打不死的小强,每每被宋军大败,过不了多久又会拉起一支军队,转战四方。

正因为党项各部为了生存下去,都支持李继迁成为反抗宋朝的旗帜。

军事上的胜利,如果不能转化为实质的统治,则永远也开拓不了新的疆域,当年宋廷就吃过这個大亏。

相比起来,李德明的威望更在李继迁之上,倘若真的拉下面子,发动当地部族,势必会成为新的心腹大患。

到时候宋军在当地一无群众基础,二没有稳定的后勤补助,哪怕一时的攻城掠地,最后也得无奈地吐出去。

想到这里,王曙的面色不禁沉下,眼中又闪烁出厉芒:“如果李德明死了……”

狄进早就考虑过这种可能性,苦笑着道:“且不说李德明指定的继承人李元昊,目前还是失踪,生死未知,李德明有一子李成遇,此前为西夏使臣,为辽主贺寿,如今仍被扣在中京!”

王曙悚然一惊:“仕林之意,辽主会扶持李成遇,承袭夏州李氏之位?”

狄进重重点头:“不错!即便我军速战,灭了李德明,辽主也会一改之前对西夏的打压,转而扶持李德明的次子上位,而夏州境内的党项人也会欢迎契丹军队的到来,西夏成了我朝的世仇,西北边境不稳,辽国的辽西则不必担心日渐强盛的西夏威逼,他们坐山观虎斗,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论军功,他并无前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