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9(2 / 2)
而这段契丹文字,围绕的就是宣抚使的事情,按照上面的言语,狄进是三元魁首出身,得太后、官家信重,又提出《定边十策》,经略安抚河东,攻灭西夏时出了大功,如今他停留在河西不走,要的就是这个宣抚使之位。
野利氏现在既然投靠了宋廷,就该知情识趣,与这位河西的最高执政攀上紧密的关系,那还有什么,是比任命前的造势,更容易表明立场的呢?
平心而论,看了这段言辞恳求,鞭辟入里的话语,别说党项人,就算是见识不深的宋廷底层官员,都容易被说服,然后争着上前搏一个拥护之功。
天冷了,给相公加一件衣服!
对于天高皇帝远的河西来说,真要是宣抚使坐镇,与土皇帝也真就没什么区别了。
不过正如杨文才刚刚所言,野利氏不是那种没有见识的浅薄妇人,此人长袖善舞,历史上也是李元昊的内助,贤不贤不知道,但确实帮自己的家族登上了高位,可惜恰恰是功高震主,被血腥镇压,由没藏氏取而代之。
这样的人物,如果只因为一封信件,就进行这种政治赌博,未免太过儿戏,这位野利夫人愿意冒险,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也不会同意。
所以狄进只是把对方契丹语的措辞,默默记在心里,就不再关注这段煽动性极强的话语,看向后半封。
这一看,不禁皱起眉头。
居然不认得。
杨文才在边上介绍道:“禀相公,这应该是一种西域文字,瞧着行文如此流畅,不会是小国,属下来时询问过,似乎是大食文字。”
狄进直接把后半封信的三张纸递给他:“译出来给我。”
“是!”
杨文才办事效率往往极高,但这回也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才匆匆赶回,惭愧地道:“禀相公,这确是大食文字,乃贵族所用,如今便是生活在西域的人,都没多少认识了……好在兴州城内还有不少回鹘人,其中两名学者半猜着译了出来,据他们所言,写信之人明显是有意不让外人知晓其中的含义,故意模糊了许多字句,所以肯定不会完全准确!”
“喀喇汗王朝么?”
狄进看着信件,心中浮现出这個时期西域的大致情况。
大食是唐朝的称呼,用后世熟悉的名称,就是阿拉伯帝国,但到了宋朝时期,对于大食了解很少,误将回鹘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也当作大食,实则两者是从属关系。
明面上的从属,现在的阿拉伯帝国已经名存实亡了,各地封建主拥兵割据,独霸一方,实力尚且不足喀喇汗王朝,正如西域将辽国误认为中国一样,都是错误,却又有着几分必然性的联系。
恰恰是辽国创立不久,喀喇汗王朝就主动地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辽国记录的也是大食,之前狄进出使辽国,入主四方馆的时候,里面就给各国使臣居住,“大食”和波斯的使臣就在其中。
两国如今正是联系紧密的阶段,太平元年,即十年前,“大食”国王一再为王子册割求婚,辽帝就将侄孙女耶律可老公主,嫁给王子册割为妻,双方建立了舅亲关系。
按照历史上原有的轨迹,百年后,辽国在金人的进攻下,面临崩溃,皇族耶律大石又率众西行,意欲借助“大食”兵力,以图中兴。
中兴没成,耶律大石倒是在西域迅速崛起,创立了偌大的西辽帝国,死后都安葬在原喀喇汗王朝的政治中心,巴拉撒浑城郊。
如果现在是汉唐时期,狄进会对西域很感兴趣,可惜正如之前刘六符拱火,让宋军趁胜追击,高歌猛进,直接杀出玉门关外,辽人恨不得宋军远行西域,在那里耗损国力,而宋人则要警惕于穷兵黩武的远征,脚踏实地地收回中原失地。
所以无论是如今四分五裂的大食,还是即将分裂为东西两部的喀喇汗王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