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43(2 / 2)

加入书签

又有大批臣子提出反对,“康定”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吉祥,“康定乃谥尔”,是给死者的谥号,这个时候用作年号,是盼着谁死么?

然后就是吵。

各种吵。

狄进远在兴州,不可能知道的特别详细,只是正常的书信往来,从包拯和公孙策的言辞里管中窥豹,都觉得热闹非凡。

因为在这个敏感的关头,年号不仅是年号,还代表着太后与官家的角逐。

比如康定,明明就是一个很好的寓意,偏偏要往谥号上扯,不就是指桑骂槐,暗指官家不孝顺,盼着太后驾崩嘛?

寻常的太后称薨逝,执政太后也是称驾崩的!

诸如此类的交锋,多的是。

“挺无聊的,还不如练兵……”

“练河西军!”

这就要交给狄青了。

马踏中京的功绩,威震三军,朝廷的封赏已经下达,狄青连升了不知道多少级,甚至有意是让他任河西路副都总管。

但狄进觉得此职不怀好意,不能受领,建议狄青上奏推让,并进言自己的战果,有北伐大军的功劳,若非刘平一路虎踞涿州,另两路虽败退也坚守三关,辽人当更早回援,故而功绩不可为一军所领。

狄青上奏,朝廷应允,先命其为河西路诸蕃都巡检,后间隔三月不到,又晋为河西路都监。

这距离副都总管还有一段路,连钤辖都不是,但也足够了。

一路之中的几位统军大将——钤辖、都监、都巡检,都有各自领兵的权力,而相比起文官级别分明,武将往往是大小相制,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有的时候,一路兵马副总管如果缺乏威望,也管不到下面的领军将领。

偏偏在河西军,没有一个对狄青是不服气的,他辞让了兵马副都总管,却已经是实质上的兵马副都总管,还能不让同僚嫉恨,谦辞让功之举,更让军中无数人赞誉。

毫不夸张地说,狄青就算接下来再无任何战功可言,他都可以躺在这页功绩上吃一辈子,等到年纪大了,资历熬够了,稳稳当当的入西府为枢密使。

而毫无疑问,狄青不可能止步不前。

如今他已经着手,开始练一支真正如臂指使的骑兵。

番人终究不是自己人,用可以用,歧视也要尽量避免歧视,等到文化上化夷为汉,过个两三代就都全是汉人了,没有区别。

但就现代而言,必须打一打,放一放,拉一拉,压一压。

这其中的度,狄进无法深入军中,就交予狄青把控,而狄青的身边也聚拢了雷澄、张玉、贾逵等年轻部将,深入贯彻下去。

远的不说,待得数年之后,河北军如果再要北上,就不是靠着宣抚使在上面作妖,经略使牵着各部族豪酋的鼻子走,堪堪凑成的五千骑兵了。

到时候狄青再要领骑兵北上,就能让同样没有山川屏障,还不愿意在要道大修堡寨的辽人尝一尝,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