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4(2 / 2)
趁着太后还在,狄进还年轻,这或许是最后的机会了。
“原来是这样……”
吕公孺原先不懂,但经过点拨后,马上明白了其中的诀窍,恨恨地道:“这太卑鄙了!”
“不过是权术算计而已!”
狄进心绪平和,趁机教导:“公孺,你要记住了,宦海沉浮,权术不可或缺,但权术也永远都不可为全部的依仗!伱日后为官,永远要以实打实的政绩为本,对得起治下百姓,对得起江山社稷,如此才是久立于朝堂,俯仰无愧的根基!至于这些整日就知道玩弄权术,还自以为算计得当的朝臣,你且看着他们的下场便是!”
吕公孺动容,躬身一礼:“学生谨记!”
狄进愿意收这位弟子,是因为吕公孺有一腔正气,这点和他那几个继承了吕夷简权谋心思,却又没有学到家的哥哥不同。
吕夷简放心让幼子跟随,也是看出了这点,来日等他卸任宰相之位,下一代中说不定反而是这位幼子走得最远,将来在门生的拥护下,成为宰执,延续吕氏的辉煌与荣光。
十二岁的吕公孺当然不知道这些,他心中既是气愤又感兴奋,更期待于老师回到京师,整治那些心怀叵测之辈的场面。
狄进并不急于一时,教导弟子之后,开始写信往各地,安排机宜司的换代。
事实上,早在党项李氏灭亡,狄进就知道,大荣复三人在位置上呆不久了。
这三位确实位卑权重,手下的精锐骨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引人侧目。
要知道以前皇城司的提举提点,都是常常更换的,就是怕官员在里面盘踞时间太长,有了自己的山头。
现在狄进点将,刘知谦三人海阔天空了,还众志成城,绝不互相掣肘,这固然让机宜司成为了极其强力的谍报机构,但也让很多人深为不安。
历朝历代,欺下瞒上的事情都不计其数,而机宜司这样的机构更是肩负着对外的警钟,如果他们生出异心,想要推动战事,甚至能编造出一份完整的情报,蒙骗朝堂。
同时随着狄进的地位越来越高,与这种谍探组织牵扯过深,也颇为敏感。
毕竟军中已经有狄青这员马踏中京的猛将,机宜司还全是亲信,你想干什么?或者说你有能力干什么?
这也就是狄进三元魁首出身,标准的文臣出身,远在河西依旧不忘编撰《唐书》,在文坛上有口皆碑,换成一个武人来,早就被弹劾有不臣之心,无过而贬了。
要知道历史上别说狄青,同样是武人出身的枢密使王德用,就因为面容黝黑,体貌雄毅,被说成非人臣之相,结果从枢密副使位上被罢,王德用外放时,仁宗还赐手诏来抚慰送别他,显然知道这位很冤枉,但不久后王德用还是被继续诬陷,继续被降职。
现在这种情况会逐渐得到改变,毕竟对外战事胜利,国朝的自信上升,不再一味对内镇压,武臣的地位自然会随之提高,可久居要职,引人忌惮,依旧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狄进不会强行让亲信占据机宜司的要位,那反倒是害了他们,但也绝不会让三人被明升暗贬,在不适合的位置上蹉跎。
提举刘知谦是武人出身,又有才学,作为真宗朝镇守河北近二十载的老将李允则弟子,他在河北军中还是有根基的,此番狄进就准备安排他去河北雄州,专门于第一线应对辽国,乃至主动试探辽国的动向。
雷濬是河东人士,并州地头蛇雷老虎之子,原本就有皇城司的背景,更送李太妃入皇城,成为了最早旗帜鲜明支持官家的心腹,哪怕他出身太低,此番立功后,也能在河东路经略安抚司任职,有杜衍照拂,又能收拢之前狄进初步建立的帅司班底,自是最合适的去处。
大荣复则安排在河西,这里接下来同样将成为直面辽国的第一线,河西越是安定繁荣,兵强马壮,辽人越不会容许他们发展,一旦内部的分歧稍有平息,马上就会掉头对付河西,甚至现在就开始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