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9(2 / 2)

加入书签

**

自然,二十多年的青城三杰,还不曾沦落到到扬州街头卖艺求生的地步。

日月山庄内,木屐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踢踏声,乔青纨打开大门,一眼见到徐安期,轻快笑道:“……原来你长这个样子。”

乔青纨的外祖父曾立誓编修《日月琳琅》,成以行世,可惜天不假年,积五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书三分之一。

乔青纨继承外祖父的遗志,接过编修到一半的《日月琳琅》,其中未见他书引录的孤证,想要借看儒宗明鬼石室的藏书辨伪溯源。

当年儒宗明鬼峰虽为天下私藏之首,但被当时的孔氏把持,外借书难如登天。一次被拒,乔青纨锲而不舍,往儒宗三次修书恳求。

后来是徐安期偶然见到乔青纨的手信,干脆以自己持春峰大弟子的身份,替她找到所需书籍。

藏书不能外借,他就亲手抄录了送到扬州。

乔青纨在信中写典籍考据,徐安期回信谈江湖见闻。一来二去,两人虽然不曾见过面,却引为知己好友。

陆长清有些吃惊:“你居然有乔姑娘这样的好友?”

从见面以来就没见过他看正经书的徐安期,居然能与天下出名的才女乔青纨成为朋友?

“怎么了?”徐安期警觉,“陆长清,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陆长清淡笑:“上次你一进书馆,就拿起株林野……”

徐安期满脸羞红,急得越过徐潜山堵陆长清的嘴:“我那是看错了!”

乔青纨笑得抱起肚子。

正是青梅从酸涩到成熟的季节,日月山庄的老管家捧着青瓷酒壶而来,壶中浮冰相撞,叮咚作响,清脆得像是檐下的风铃。

四个少年人围坐在老梅树下,他们笑着谈论过去的遗憾,谈论着现在喜欢的诗集,讨论今后。醉到深处,酒盏里的碎冰渐渐化开,天上的流云散尽,星子明亮,银河如练,四人沉沉睡去。

那时年少,轻风与岁月仿佛都照拂着少年意气,他们只道是一个寻常夏夜。

往后人生聚散,阴差阳错,二十年磋磨,只是那时他们都不知情。

**

时间匆匆而过,到如意四年,青城三杰各自分别,魏海棠有孕,徐安期决心留在百越。

当年的徐安期考虑到自己的宗牒尚在儒宗未除,况且他还想和徐潜山解释清楚自己的心意,于是在魏海棠的的支持下,他与百越护卫一起离开百越,前往儒宗。

就如同徐潜山猜测的那样,徐安期当年选的是陆路。按行程,他应该从边境兖州出发,至徐州、荥阳、清河、陈郡,最终抵达青城。

行至荥阳镇水,镇水河畔柳色新绿,徐安期在祭祀殉城而亡的孔氏夫妇庙宇处留下过一盏长明灯,后来被薛家兄妹寻得,辗转交到了魏危手中。

W?a?n?g?阯?F?a?B?u?页??????u?????n?Ⅱ?????????????????

这也是魏危一行人寻到的,徐安期留在中原为数不多的印记。自此之后,他的踪迹仿佛从此消失在这片江湖。

魏危不明白,从荥阳到青城,不过数日路程,为何徐安期的佩剑太玄出现在了远在扬州的日月山庄。

也是很久之后,魏危才忽然记起一件事。

【天水娘娘庙】

靺鞨退兵,百废待兴。民间有传闻,靺鞨人的血腥屠戮使得镇水城阴气郁结,这才招致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