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3(2 / 2)

加入书签

林木槿忙说道,“阿婶你们家里有好点的干海货不?”

好不容易来海边一趟,不能只买生蚝啊,还可以买点别的。

原地购物,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几位阿婶很是热情的拉着林木槿去家里看货。

林木栎自然得跟着。

估计小伙子还没捡够海螺,有点恋恋不舍。

不过还是小跑跟上了,可不敢让阿姐一个人。

林木槿有种小老鼠掉米缸的错觉,好多精品啊。

干鲍鱼、海参干、海虾干…

挑挑拣拣,买了两斤四头鲍,买了三斤十头鲍。

所谓的“几头鲍”是衡量鲍鱼品质和价格的核心标准。

头数越少意味着鲍鱼个头越大,价格越贵。

这里的头数指的是司马斤,即0.6公斤。

一头鲍指的是一个鲍鱼单体重量达到0.6公斤。

四头鲍就是四个鲍鱼加起来为0.6公斤。

按照那位阿婶的说法,一头鲍肯定是顶级,很少碰到。

两头鲍也属于珍品,民间有“有钱难买两头鲍”的说法。

三头鲍同样属于上品,酒店、海鲜干货商铺都高价收的。

所以这些渔民家里最好的就是四头鲍,属于中档品,价格不算贵,一斤三十六蚊。

至于十头鲍属于平价品,一斤十二蚊。

干瑶柱买了一斤,二十五蚊。

精品干海参三斤,九十蚊。

精品鱼胶三斤,四十五蚊。

响螺片两斤,四十六蚊。

最后又买了一斤小海米,十八蚊。

因为买的多还被送了一卷干海带和不少干裙带菜。

“阿姐,这么一大堆,怎么拿啊!”林木栎有些想摆烂。

林木槿有些不好意思,买货一时爽,回家火葬场,三十多斤呢。

“咱们一起拿,一起拿。”只能先哄着,看着塑料桶建议道,“要不那些螺不要了。”

就属它死沉。

其实干货没有多重。

林木栎不干,“不行,都是我一个个捡的。”

林木槿也不想扔了自家小弟的劳动成果,“那就打车好了。”

林木栎更激动了,“不行!不行!多远呢,打车得一百多蚊,太贵了。”

林木槿也觉得有点贵,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

怎么办?

林木栎一手一个塑料桶,“这俩桶我来拿,那几个一斤的塞双肩包里,剩下的你拿,上车就好了。”

林木槿能说什么,搬吧。

总不能都让臭弟弟一个人来。

等两人终于坐上公交车,林木槿长长的松口气。

因为货物太多,被多要了份车钱,她没有一点废话,痛快掏了。

林木栎有些嘟嘟囔囔,然后将干货堆到座位上,这可是她们花钱了的。

对于他的孩子气林木槿只是勾了勾嘴角。

“阿姐,下回咱们也买个夹子和撬刀吧。”林木栎小声说道。

“下回还是直接买吧,咱们弄不来。”林木槿对自己很有自知之明。

让她撬十斤蚝肉,手臂都得发酸。

林木栎不服输,“我可以。”

林木槿瞥他,“你时间大把呗。”

这就是在说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