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 番外1·梁九善篇(2 / 2)
他始终通过各种渠道,默默关注着远在晏城的姜凌的消息。
他知道她凭借出色的能力调入了市局刑侦支队,并牵头成立了心理画像小组,运用犯罪心理学知识参与侦破了好几起轰动一时的大案要案。
他知道她并没有停止学习,工作之余还考上了著名犯罪学教授应璇玑的研究生,更加系统深入地钻研预防犯罪理论。
他为她的每一次进步和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同时也更加迫切地想要加快自己的步伐,渴望能早日拥有与她并肩的能力。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大二下学期,凭借几个获奖的软件设计和扎实的技术功底,他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同学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时代的浪潮,毅然决然地一头扎进创业大潮,共同创立了“星盾科技有限公司”。
“星盾”,意为“星辰下的盾牌”。他梦想着用技术打造一面坚固的盾牌,守护网络世界乃至现实世界的光明与安全。这个名字里,深深藏着他一份无人知晓的、羞涩又坚定的私心——他希望自己,终有一天能成为守护她的那道盾牌。
创业之路,筚路蓝缕,艰辛异常。
但他目标明确,技术过硬,眼光独到,更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和一股肯拼肯熬的狠劲。
公司最初从承接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项目做起,靠着过硬的质量和口
碑,慢慢积累了最初的客户资源和资金池。然而梁九善并未就此满足,他敏锐地察觉到网络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大数据服务的巨大潜力与发展前景,逐渐有意识地将公司重心转向这些领域,开始为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
他赚到了远比普通工薪阶层多得多的钱,极大地改善了他和姐姐的生活条件,也让自身有了更坚实的底气。
他从未忘记自己所有努力的初衷。
他知道姜凌倾心投入的犯罪预防研究和新刑侦技术探索,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需要更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算法模型,而警方这方面的经费往往捉襟见肘。
于是,他带领“星盾科技”团队参加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建设,以远低于同行的报价获得投标,并以技术合作、定向支援的方式,持续为姜凌的团队提供最新的数据处理设备、定制化的分析软件以及强大的算力支持。
他亲自带队攻关,为姜凌的预防犯罪系统开发专用的算法模型。但他从不邀功,也禁止公司宣传部门对此进行任何炒作,只轻描淡写地对姜凌解释说这是公司前沿技术的试点应用,是双赢的合作。
姜凌全身心扑在案件和研究上,最初并未深想,只当梁九善是一个聪明、机智、能力出众的弟弟,对星盾科技公司的实力与服务态度有极高的评价。
直到孙薇失踪案发生。
一切扑朔迷离,留下的线索微乎其微,传统侦查手段陷入僵局。姜凌团队连续加班多日,疲惫不堪。关键时刻,梁九善找到孙薇的OICQ聊天记录,锁定嫌疑人,为了找到嫌疑人所在,梁九善通过数字化地理画像技术,成功锁定嫌疑人的落脚点,为抓捕提供了决定性方向。
案件告破后,姜凌回到家里,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梁九善。
电话那头,她的声音带着长时间熬夜后的沙哑,却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喜悦:“九善,真的太感谢你了。这次多亏了你们公司的系统,帮了我们天大的忙。你这个算法太厉害了!”
梁九善当时正在公司开会,接到电话立刻走到了窗边。他握着手机,站在星盾科技总裁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与万家灯火。耳边是她难得轻快起来的声音,他仿佛能想象到她此刻略带疲惫却眉眼舒展的样子。
他的心像是被温水浸泡着,柔软而熨帖,声音透过话筒传递过去,是努力压抑后的平静与温柔:“能帮到你就好,凌姐。这是我……我们公司应该做的。”
通话音,他久久站在原地。
窗外霓虹闪烁,光影在他年轻却已显沉稳的脸上明明灭灭。
他离她的世界似乎更近了一些,已经能够为她提供切实的力量。但他清楚,这还不够。他想要的,远不止是隔空的技术支持。
他渴望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肩站立,是能时刻守护在她身边,是能让她清晰地看到并依赖他的存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