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3(1 / 2)

加入书签

郎,若不是自己查过他的籍贯经历,怕要怀疑他是流落在外的大族子弟了。

待见到裴长青的时候曾大人生出一种很笃定的感觉——这人出身不俗。

一个人不管怎么掩饰,他的阅历是藏不住的。

他没读过书,没开过眼界,即便他再拽词儿,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也遮掩不住草包的内里。

庄户人说皇帝用金锄头锄地,东宫娘娘烙大饼,他脱不开自己的见识。

而一个人读过书有过见识,他要想装得什么都不懂那也做不到。

他的眼神,他张口说话,举手投足,都带着读书人的气派。

眼前的裴二郎分明就是读过很多书,有过相当阅历的人。

他没有让裴长青行礼,而是直接让人看座。

钟主簿愕然,曾大人是不是过于抬举这泥腿子了?

难不成是给陆典史面子?

因为是陆裕引荐的,所以就高看一眼?

曾大人朝裴长青笑笑,亲切道:“裴二郎不必紧张,本官只是找你随便聊聊。”

他拿出那份预算,“你是如何计算的?”

裴长青也没装傻,却打了马虎眼,只有简单的面积是计算的,大部分是根据经验预估的。

经验在这个时代是很宝贵的财富。

曾大人他们判案,甚至治理一县的民生,大部分都靠前辈的经验。

只有特殊情况才需要特殊对待。

所以裴长青说他根据经验预估,也没错,毕竟他是一个瓦匠,带人盖房子、砌墙盘火炕的,整天跟砖瓦打交道,也合理。

虽然他对裴长青的出身和来历有所怀疑,但是萧先生能相中他家,不可能不调查,这说明此人本身没问题。

或许就是天赋异禀。

原本他想两年后将此人带走的念头也压下去,想必人家不会轻易离开家乡。

不过提拔他来县衙做事还是可以的,两年后甭管留在县衙还是回家,只看他自己的意思。

他亲切地抛出了橄榄枝,“二郎在算学方面有天赋,我这里缺个帮手,不知你可愿前来当差?”

裴长青当即起身,行礼,歉意道:“知县大人抬爱,小民本不该推辞,只是小民甚爱读书,有个暂时看起来很自不量力的计划,是以……”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用一种惊异的目光看着他。

你、你有算学天赋就罢了,以后做个县衙书吏也不是不行,可你竟然肖想科举仕途?

曾大人眸光幽深,陆典史惊讶不已,钟主簿就满脸鄙夷了。

真是自不量力,你也好意思说?

曾大人轻笑,却没有半点轻视,而是问道:“你现在读什么书?”

裴长青:“回大人,论语。”

阿宁花钱给他买的论语,他自然不能浪费,随时带在身边,无事的时候便背一段。

尤其晚上想媳妇儿睡不着的时候就多背两段。

虽然白天干活儿又忙又累,可他还是背了半本。

钟主簿轻嗤,你当科举那么容易?背个论语就够了?

四书五经只是基础而已,还有各种释义、策论,就凭你一个泥腿子还想科举?

你真是痴人说梦!

他一个主簿都不敢说这大话呢。

他为什么做主簿?

不就是科举无望,不得不放下远大的理想,务眼前的实际么?

陆典史却想怪不得萧先生高看这家人,不但儿子是神童,爹也不是俗人,娘也有本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